•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专题
  • 信息
  • 好人
  • 热土
  • 综合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叶辛:天下第一贵州绿,喜得佳茗捧回家!

叶辛:天下第一贵州绿,喜得佳茗捧回家!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普安县人民政府网 | 2022-01-07 09:21    [转载]

在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现场的讲话

著名作家 叶辛

(2022年1月1日)


W020220104623026018731.jpg


很高兴在这迎新年的元旦佳节,前来参加黔西南州普安县茶神谷举行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我是第二次走进普安的山山水水,如果说第一次是走马观花,只在普安住了一晚上的话,这一次我提前四天来到了普安,不但再次细细地走访了云头大山、茶神谷、西泌河,还走进了海拔一千八百米的普白林场,一棵树一棵树地访问了很多千年古茶树,一步一步地踏访了一块块铺在石阶路上的古化石,请允许我先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这一次走村串寨专题采风的心情:

百里春风普安茶,

千年古树绽新芽;

天下第一贵州绿,

喜得佳茗捧回家。

正因为普安的茶神谷有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我们今天才能在外头是零度上下的严寒气候中,采得今天元旦的新茶,亲眼目睹一小片一小片碧绿的茶叶,那充满春天气息的芽尖。几天时间里,借助熟悉道路的县里朋友们的陪同,走村串寨,钻深山爬老林,裤管上沾了泥巴,鞋子上沾满了泥痕,但我的心情是愉快的,精神是勃勃的,为什么呢?一路之上,充分地品尝了普安茶的滋味,在江西坡,在国茶馆,在地瓜、青山,和普白林场里,一一地细品了绿茶、古树茶、苦茶、老茶、新培育的“白叶一号”高山茶的各种或苦、或涩、或甜、或香、或回味悠长,余味不尽的美味。精神特别地好,身心格外地轻捷,还能感受我这个文人分外欣赏的风情和诗意。在一千七百米高处的马家坪村寨上,彝族姑娘用唱山歌般清亮的嗓音,给我们朗读了朗朗上口的古代民谣:

山上有棵古茶树,

树下有口清水井;

哪天如果不舒服,

一片叶来一瓢水。

这近乎直白的民谣,真实地道出了古树茶和各民族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在民谣中透出民族的风情和诗情画意。


W020220104623026055242.jpg


我算得上是一个老茶客了,品过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各种茶的滋味,也懂得各类新茶,比如说毛尖、旗枪、雀舌、白茶的泡法,却从来没有看见并品尝火烤茶。在一千七百米高处的青山镇,一位世代守护千年古茶树的茶人,在他家祖屋门口,现场在碳火上操作火烤茶,并一小碗一小碗的请我喝。只见他拿着黝黑的茶罐,在熊熊燃烧的碳火上将茶罐烤得发烫,必须用厚厚的茶巾握柄,然后倒进二十几年的老茶和今年的新茶连连抖动,一边抖一边念念有词:要想茶上口,火上抖百抖......

顿时,一股馥郁的茶香弥漫开来,他抖够了以后,又往茶罐里斟进先烧开了的山泉水。随之,我从未闻到过的茶香带着诱人的滋味飘溢在炭火四周。他斟了半小碗茶水,端起递给我,我等茶水稍温,呷了一口,哈,我从未喝过的一种古茶滋味,有点苦,有点清新,又有点涩,还有点香......

我喝了一小碗,又一小碗,见我喝出味儿来了,一旁的茶姑娘又吟出几句大白话:一泡茶,二泡汤,三泡四泡是精华……

趁着兴致,我一口气喝下了五小碗茶。借着兴头,我在桌上写下四句话:

要得茶上口,

火上抖百抖;

要想茶味香,

清泉山中流。

几天里,从早到晚沿着普安茶的原生地采风体验,虽然早出晚归,却是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和茶有关的小故事、小细节。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普安早茶有了四个“最”。那就是最厚重的历史文脉;最亮丽的标签——世界茶源地;最显著的古茶特征;同样,也是最有温度的富民茶。随着今天“第一采”活动的成功举办,我还盼望普安早茶能够借着这股东风,在茶旅结合上迈出一大步,让更多喜茶、爱茶、喝茶的省内外客人,让全国各地的客人,都前来我们高原上的普安,品鉴元旦第一采活动,品尝回味无尽、提升精、气、神的第一采早茶。把普安早茶的文章写得更精彩,更出色!

谢谢大家!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著名作家 叶辛  编辑: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左尚武到州工商联走访调研  
  • 首页 >
  • 热土黔西南> 热土 >
  • 叶辛:天下第一贵州绿,喜得佳茗捧回家!

叶辛:天下第一贵州绿,喜得佳茗捧回家!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普安县人民政府网 | 2022-01-07 09:21    [转载]

在2022年“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现场的讲话

著名作家 叶辛

(2022年1月1日)


W020220104623026018731.jpg


很高兴在这迎新年的元旦佳节,前来参加黔西南州普安县茶神谷举行的“贵州绿茶第一采”活动。我是第二次走进普安的山山水水,如果说第一次是走马观花,只在普安住了一晚上的话,这一次我提前四天来到了普安,不但再次细细地走访了云头大山、茶神谷、西泌河,还走进了海拔一千八百米的普白林场,一棵树一棵树地访问了很多千年古茶树,一步一步地踏访了一块块铺在石阶路上的古化石,请允许我先用一首小诗,来表达我这一次走村串寨专题采风的心情:

百里春风普安茶,

千年古树绽新芽;

天下第一贵州绿,

喜得佳茗捧回家。

正因为普安的茶神谷有独特的“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气候特征。我们今天才能在外头是零度上下的严寒气候中,采得今天元旦的新茶,亲眼目睹一小片一小片碧绿的茶叶,那充满春天气息的芽尖。几天时间里,借助熟悉道路的县里朋友们的陪同,走村串寨,钻深山爬老林,裤管上沾了泥巴,鞋子上沾满了泥痕,但我的心情是愉快的,精神是勃勃的,为什么呢?一路之上,充分地品尝了普安茶的滋味,在江西坡,在国茶馆,在地瓜、青山,和普白林场里,一一地细品了绿茶、古树茶、苦茶、老茶、新培育的“白叶一号”高山茶的各种或苦、或涩、或甜、或香、或回味悠长,余味不尽的美味。精神特别地好,身心格外地轻捷,还能感受我这个文人分外欣赏的风情和诗意。在一千七百米高处的马家坪村寨上,彝族姑娘用唱山歌般清亮的嗓音,给我们朗读了朗朗上口的古代民谣:

山上有棵古茶树,

树下有口清水井;

哪天如果不舒服,

一片叶来一瓢水。

这近乎直白的民谣,真实地道出了古树茶和各民族百姓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在民谣中透出民族的风情和诗情画意。


W020220104623026055242.jpg


我算得上是一个老茶客了,品过包括绿茶、红茶、白茶、黄茶、黑茶各种茶的滋味,也懂得各类新茶,比如说毛尖、旗枪、雀舌、白茶的泡法,却从来没有看见并品尝火烤茶。在一千七百米高处的青山镇,一位世代守护千年古茶树的茶人,在他家祖屋门口,现场在碳火上操作火烤茶,并一小碗一小碗的请我喝。只见他拿着黝黑的茶罐,在熊熊燃烧的碳火上将茶罐烤得发烫,必须用厚厚的茶巾握柄,然后倒进二十几年的老茶和今年的新茶连连抖动,一边抖一边念念有词:要想茶上口,火上抖百抖......

顿时,一股馥郁的茶香弥漫开来,他抖够了以后,又往茶罐里斟进先烧开了的山泉水。随之,我从未闻到过的茶香带着诱人的滋味飘溢在炭火四周。他斟了半小碗茶水,端起递给我,我等茶水稍温,呷了一口,哈,我从未喝过的一种古茶滋味,有点苦,有点清新,又有点涩,还有点香......

我喝了一小碗,又一小碗,见我喝出味儿来了,一旁的茶姑娘又吟出几句大白话:一泡茶,二泡汤,三泡四泡是精华……

趁着兴致,我一口气喝下了五小碗茶。借着兴头,我在桌上写下四句话:

要得茶上口,

火上抖百抖;

要想茶味香,

清泉山中流。

几天里,从早到晚沿着普安茶的原生地采风体验,虽然早出晚归,却是收获了一个又一个和茶有关的小故事、小细节。由此,我深深地体会到:普安早茶有了四个“最”。那就是最厚重的历史文脉;最亮丽的标签——世界茶源地;最显著的古茶特征;同样,也是最有温度的富民茶。随着今天“第一采”活动的成功举办,我还盼望普安早茶能够借着这股东风,在茶旅结合上迈出一大步,让更多喜茶、爱茶、喝茶的省内外客人,让全国各地的客人,都前来我们高原上的普安,品鉴元旦第一采活动,品尝回味无尽、提升精、气、神的第一采早茶。把普安早茶的文章写得更精彩,更出色!

谢谢大家!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著名作家 叶辛  编辑: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黔西南州2018年高考取得“两提升三创造”优异成绩
  •   返回
  •  下一篇:左尚武到州工商联走访调研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