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义龙新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义龙晏家湾水库 记者 邢贵龙 摄
聚焦“区域布局”,打造“绿色空间”。着力抓好上层建筑,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结合新区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和目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划定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共23个生态环境分区。围绕“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监管目标,系统完善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日常监管、年度评价、定期评估等工作。
聚焦“污染防治”,打造“绿色新区”。作为黔西南州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新区从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出发,建立重点污染源监督机制,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新建各镇(街道)污水管网43.37公里、疏通老旧管网16.85公里,确保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污水收集率在90%以上。
在用膜量大的基地、坝区利用周边企业、已有废品回收站等建立回收网点,目前,全区范围内设置废旧农膜回收企业6个、回收网点9个,新增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投放点99个,实现全区农膜回收率83.2%以上。
利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指导产废单位规范填报产废、转运、处置等内容,精准掌握企业固体废物信息,有效杜绝企业私自处置固体废物。目前,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258.08吨,综合利用量245.15吨,综合利用率达94.99%,不断提升全区生态环境容量。
兴义市滴水污水处理工程
聚焦“生态治理”,打造“绿色环境”。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建设25000亩,封山育林5155.65亩,人工造林1258.05亩。成立矿山修复工作专班,优化矿山修复实施方案,做到“一矿一策”,完成顶效振兴建材等28家矿区复绿工作,复绿面积600余亩。
着力抓好公路绿化、美化工作,致力于将乡道、村道打造成生态路、景观道,目前,乡道、通村沥青(水泥)路、组组通、串户路、四好农村路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9.2万亩,云屯公园和神木营基地通过“神木”种植改善生态环境。
聚焦“双碳指标”,打造“绿色经济”。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刚性指标,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
目前,紧扣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谋划振华三期、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专用材料、高强度铝合金铆件、铝塑膜、电解铜箔等新型工业化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约59亿元。
云屯生态体育公园
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对几大重点用能企业开展现场节能目标考核,对高耗能、低产值的企业实行限电、限产方式,责令制定节能措施。
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区冶炼行业企业降污降碳整改,通过安装收烟系统、袋式除尘器、环保布袋、喷淋等措施不断提升生产防污减碳工艺。
目前,完成对废气、碳排放量大的20余家企业的技改工作,绿色GDP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态势显著增强。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文/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邰贵林 图/ 除署名外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图库 )
近年来,义龙新区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不断做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篇大文章,努力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新样板,奋力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出新绩。
义龙晏家湾水库 记者 邢贵龙 摄
聚焦“区域布局”,打造“绿色空间”。着力抓好上层建筑,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硬约束,推动绿色发展方式、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空间格局。
结合新区流域、区域、行业特点,聚焦问题和目标,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划定优先保护单元、重点管控单元、一般管控单元共23个生态环境分区。围绕“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的监管目标,系统完善对生态保护红线的日常监管、年度评价、定期评估等工作。
聚焦“污染防治”,打造“绿色新区”。作为黔西南州企业最集中的区域,新区从加大对大气污染防治力度出发,建立重点污染源监督机制,提高环境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确保环境空气质量保持优良水平。新建各镇(街道)污水管网43.37公里、疏通老旧管网16.85公里,确保污水管网覆盖范围内污水收集率在90%以上。
在用膜量大的基地、坝区利用周边企业、已有废品回收站等建立回收网点,目前,全区范围内设置废旧农膜回收企业6个、回收网点9个,新增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理投放点99个,实现全区农膜回收率83.2%以上。
利用固体废物管理信息系统平台,指导产废单位规范填报产废、转运、处置等内容,精准掌握企业固体废物信息,有效杜绝企业私自处置固体废物。目前,一般工业固废产生量258.08吨,综合利用量245.15吨,综合利用率达94.99%,不断提升全区生态环境容量。
兴义市滴水污水处理工程
聚焦“生态治理”,打造“绿色环境”。科学推进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完成退耕还林建设25000亩,封山育林5155.65亩,人工造林1258.05亩。成立矿山修复工作专班,优化矿山修复实施方案,做到“一矿一策”,完成顶效振兴建材等28家矿区复绿工作,复绿面积600余亩。
着力抓好公路绿化、美化工作,致力于将乡道、村道打造成生态路、景观道,目前,乡道、通村沥青(水泥)路、组组通、串户路、四好农村路绿化覆盖率不断提升。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实施国家储备林建设任务9.2万亩,云屯公园和神木营基地通过“神木”种植改善生态环境。
聚焦“双碳指标”,打造“绿色经济”。聚焦“碳达峰、碳中和”刚性指标,打造“新材料产业聚集区”,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狠抓产业转型升级,培育发展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
目前,紧扣新材料、资源综合循环利用首位产业谋划振华三期、电子元器件及电子专用材料、高强度铝合金铆件、铝塑膜、电解铜箔等新型工业化项目15个,计划总投资约59亿元。
云屯生态体育公园
加大对重点用能企业的监管,对几大重点用能企业开展现场节能目标考核,对高耗能、低产值的企业实行限电、限产方式,责令制定节能措施。
进一步深入开展全区冶炼行业企业降污降碳整改,通过安装收烟系统、袋式除尘器、环保布袋、喷淋等措施不断提升生产防污减碳工艺。
目前,完成对废气、碳排放量大的20余家企业的技改工作,绿色GDP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态势显著增强。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文/ 黔西南日报特约记者 邰贵林 图/ 除署名外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图库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