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深处不忘初心的引路人
——追忆望谟县石屯镇羊架村原支部书记黄智
望谟县委党建办 熊登烛
黄智在村组宣传脱贫攻坚惠民政策
“他参与并见证了望谟县近20年的发展,可以说他的工作写实,就是800多名村常务干部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更是10160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缩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厅如是说。2019年10月18日,黄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车祸,意外去世。乡里乡亲、镇干部、县领导都赶来为他送行。
黄智,男,布依族,1961年6月出生,初中学历,2002年至2016年10月任羊架村村主任,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任羊架村支部书记。
2002年从组长当选为村主任,再到55岁时当选为村支书,一干就是17年。一路走来,他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修渠引水、开山修路、申报项目、发展产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羊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颗红心,大事小事不落下
“黄支书,我们村党员在家的年轻的都没有,全是一帮老头子,一天能干成什么嘛?”村民王小拢说道。截至2016年羊架已相续三年未发展党员,村级服务能力差,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贴上了“后进村”的标签。
2016年11月,黄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他干了14年村主任,对干好支部书记心里还是没底,晚上躺在木床上的他,转辗反侧,难以入眠。摆在眼前的一大堆事,件件都棘手,可不像组织大家干活那么简单。发展党员、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优化班子,提升村两委战斗力,全村1500多名群众30多名党员,如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都困扰着他,可他的心底只有一个字“干”。
通过动员村干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青年等优秀人士,吸纳年轻有干劲的青年,一年过后发展了党员3名,面对村干部辞职,黄智动员返乡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入党,成功游说韦勇加入村干部队伍,为村两委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黄智召开群众会对后进村整顿测评
黄智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学习,抓好村活动阵地建设,完善村规民约,组建党员干部先锋队,开展文明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开群众会,同村民共谋发展大计,发展产业,2017年底村集体经济达5万元,最终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验收,村里彻底撕掉“后进村”的标签。
一颗恒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早些年当组长,黄智碰了不少“钉子”,吃了不少苦头。“国家都荒废了那么多年,都没有把水引来,现在水泥沙子都没有,还修什么修,不要浪费时间了”。在商量维修水渠的群众会上,黄卜川坚决不同意,持反对意见。
1958年国家出资从坎边边涯(现边饶镇)修到打尖乡羊架村平屯组(现石屯镇)11公里的水渠,由于种种原因,只修通了毛坯水渠,一直没能把水引到村里来,村民一直盼望着,哪一天,能把水引进来,家里的田就不用种旱庄稼。
为了能有米饭吃,必须把这条水渠修好,把水引进来。1997年,二组组长黄智可没少挨村民骂,村民都去干自家的事,没人愿意跟这个“干沟沟”耗上,黄智偏不信邪,硬是和这条“干沟沟”干上了,和家人和村干部一起商量,下定决心,只有先带头干,再动员村民一起干,白天黄智带头修,夜晚就走村入户做动员,一周的时间,总算有不小收获,村民放下手里活,扛着锄头,拿起锤子跟着一起干,可是仍有小部分村民,边干边骂。
通过向政府请求解决水泥和沙子,村里出劳力,3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水渠修好了。在开闸引水当天,全村为了庆祝,杀猪吃饭。当看见一股清泉哗哗的流下来,还冲了两条小鱼来。黄卜川说道:“黄组长,以前你叫我们修水渠,我们不少骂你,今天把水引来了,可以种田了,以后有大米饭吃了,你打我们一巴掌都行”,羊架村从此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一颗民心,排忧解难不怠慢
“黄支书,快过来,他们要打架了”。
“走,叫上治保主任一起。”
黄智组织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教育
忙了一天,端起碗,还没开吃。刚接到村主任的电话。黄智二话不说,冒着大雨,赶到4公里的一组黄卜家润家去处理矛盾纠纷。
2017年,三组黄卜家润家养的羊再次被狗咬了,也不知道羊是谁家的狗咬的。便把此事“怪罪”于之前咬他家羊的狗,一怒之下把狗打死了,为此两家争执不休,正要大打出手,黄智苦口婆心,经过4个多小时,做了双方思想工作,总算把纠纷化解了,主任看了墙上的挂钟,已是午夜。
近两年来,黄支书和村干部一起共处理纠纷12起,成功调解纠纷12起,使羊架村村民更加团结、和谐相处。
那里有需要,那里就有黄智的身影。“黄主任,你还管他敢嘛,他自己只晓得‘等靠要’,一天什么活都不干”。村民黄卜家润说道。
全村“困难之家”非王小拢莫属,一家4口住在日晒雨淋的破木房里,黄智见此状,主动帮申请危房改造,出力帮其修好房子,王小拢一家住进了新家。黄智一直关注着王小龙家生活情况,可是,一场大风大雨把屋顶的石棉瓦掀坏了,房屋漏雨,黄智从兜里拿了700元叫王小拢重新去买“油单”,向政府申请500元补助,重新帮王小拢修补了房屋。
雨季,道路塌方,村民出行困难,他自己又掏了1200元请挖机恢复。村发展旅游户外活动,他又掏了1000元支持,当时他的工资仅有1800元。
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方便问题,黄智支书又带着大家修环寨路,新建活动室……
一颗初心,脱贫路上不松懈
初心不改,使命不变,脱贫攻坚不掉队。村民都称他为“跑支书”。我们黄支书跑项目“凶得很”,刚享受养蜂项目的王周祥说道。可当初提到发展产业,大家都摇头。为了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黄支书多次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几经算账,村里无冬期,发展百香果和养蜂产业最好不过了,于是申请项目资金25万元,发展5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20户77人。请来养蜂“土专家”现场教授村民养蜂技术,2019年申请项目资金80万元,发展蜜蜂养殖1000群、胡蜂养殖150群,带动贫困户42户169人。
2016年以来,羊架村累计申请资金共1900多万元,先后修了产业路、蓄水池、沉砂池,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
黄智春节慰问贫困户王阿冒户
在黄智2017年的述职报告中写道:“我们羊架村虽地处边远、起步晚、发展滞后,但勤劳的羊架人民从未放弃脱贫致富的梦想……,我相信贫困这个词语永远不是羊架村人民的标签,更不是羊架村人民的本质常态……”
2018年羊架村共327户138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51户610人,贫困发生率44.08%,通过4年的奋斗,2018年实现减贫摘帽,顺利出列,如今,村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编辑:印象黔西南)
大山深处不忘初心的引路人
——追忆望谟县石屯镇羊架村原支部书记黄智
望谟县委党建办 熊登烛
黄智在村组宣传脱贫攻坚惠民政策
“他参与并见证了望谟县近20年的发展,可以说他的工作写实,就是800多名村常务干部为民服务的真实写照,更是10160余名党员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工作缩影。”县委组织部副部长周厅如是说。2019年10月18日,黄智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中,发生车祸,意外去世。乡里乡亲、镇干部、县领导都赶来为他送行。
黄智,男,布依族,1961年6月出生,初中学历,2002年至2016年10月任羊架村村主任,2016年11月至2019年10月任羊架村支部书记。
2002年从组长当选为村主任,再到55岁时当选为村支书,一干就是17年。一路走来,他一心一意为村民办实事,修渠引水、开山修路、申报项目、发展产业,带领村民一起致富,羊架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颗红心,大事小事不落下
“黄支书,我们村党员在家的年轻的都没有,全是一帮老头子,一天能干成什么嘛?”村民王小拢说道。截至2016年羊架已相续三年未发展党员,村级服务能力差,被列为软弱涣散党组织,贴上了“后进村”的标签。
2016年11月,黄智当选为村支部书记。他干了14年村主任,对干好支部书记心里还是没底,晚上躺在木床上的他,转辗反侧,难以入眠。摆在眼前的一大堆事,件件都棘手,可不像组织大家干活那么简单。发展党员、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优化班子,提升村两委战斗力,全村1500多名群众30多名党员,如何带领大家脱贫致富?都困扰着他,可他的心底只有一个字“干”。
通过动员村干部、致富能手、外出务工青年等优秀人士,吸纳年轻有干劲的青年,一年过后发展了党员3名,面对村干部辞职,黄智动员返乡青年、创业致富带头人积极入党,成功游说韦勇加入村干部队伍,为村两委注入了新鲜血液和活力。
黄智召开群众会对后进村整顿测评
黄智积极开展“三会一课”学习,抓好村活动阵地建设,完善村规民约,组建党员干部先锋队,开展文明行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又开群众会,同村民共谋发展大计,发展产业,2017年底村集体经济达5万元,最终软弱涣散党组织通过验收,村里彻底撕掉“后进村”的标签。
一颗恒心,不达目的不罢休
早些年当组长,黄智碰了不少“钉子”,吃了不少苦头。“国家都荒废了那么多年,都没有把水引来,现在水泥沙子都没有,还修什么修,不要浪费时间了”。在商量维修水渠的群众会上,黄卜川坚决不同意,持反对意见。
1958年国家出资从坎边边涯(现边饶镇)修到打尖乡羊架村平屯组(现石屯镇)11公里的水渠,由于种种原因,只修通了毛坯水渠,一直没能把水引到村里来,村民一直盼望着,哪一天,能把水引进来,家里的田就不用种旱庄稼。
为了能有米饭吃,必须把这条水渠修好,把水引进来。1997年,二组组长黄智可没少挨村民骂,村民都去干自家的事,没人愿意跟这个“干沟沟”耗上,黄智偏不信邪,硬是和这条“干沟沟”干上了,和家人和村干部一起商量,下定决心,只有先带头干,再动员村民一起干,白天黄智带头修,夜晚就走村入户做动员,一周的时间,总算有不小收获,村民放下手里活,扛着锄头,拿起锤子跟着一起干,可是仍有小部分村民,边干边骂。
通过向政府请求解决水泥和沙子,村里出劳力,3个多月的时间,终于把水渠修好了。在开闸引水当天,全村为了庆祝,杀猪吃饭。当看见一股清泉哗哗的流下来,还冲了两条小鱼来。黄卜川说道:“黄组长,以前你叫我们修水渠,我们不少骂你,今天把水引来了,可以种田了,以后有大米饭吃了,你打我们一巴掌都行”,羊架村从此告别了靠天吃饭的历史。
一颗民心,排忧解难不怠慢
“黄支书,快过来,他们要打架了”。
“走,叫上治保主任一起。”
黄智组织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学习教育
忙了一天,端起碗,还没开吃。刚接到村主任的电话。黄智二话不说,冒着大雨,赶到4公里的一组黄卜家润家去处理矛盾纠纷。
2017年,三组黄卜家润家养的羊再次被狗咬了,也不知道羊是谁家的狗咬的。便把此事“怪罪”于之前咬他家羊的狗,一怒之下把狗打死了,为此两家争执不休,正要大打出手,黄智苦口婆心,经过4个多小时,做了双方思想工作,总算把纠纷化解了,主任看了墙上的挂钟,已是午夜。
近两年来,黄支书和村干部一起共处理纠纷12起,成功调解纠纷12起,使羊架村村民更加团结、和谐相处。
那里有需要,那里就有黄智的身影。“黄主任,你还管他敢嘛,他自己只晓得‘等靠要’,一天什么活都不干”。村民黄卜家润说道。
全村“困难之家”非王小拢莫属,一家4口住在日晒雨淋的破木房里,黄智见此状,主动帮申请危房改造,出力帮其修好房子,王小拢一家住进了新家。黄智一直关注着王小龙家生活情况,可是,一场大风大雨把屋顶的石棉瓦掀坏了,房屋漏雨,黄智从兜里拿了700元叫王小拢重新去买“油单”,向政府申请500元补助,重新帮王小拢修补了房屋。
雨季,道路塌方,村民出行困难,他自己又掏了1200元请挖机恢复。村发展旅游户外活动,他又掏了1000元支持,当时他的工资仅有1800元。
为了解决村民生产生活方便问题,黄智支书又带着大家修环寨路,新建活动室……
一颗初心,脱贫路上不松懈
初心不改,使命不变,脱贫攻坚不掉队。村民都称他为“跑支书”。我们黄支书跑项目“凶得很”,刚享受养蜂项目的王周祥说道。可当初提到发展产业,大家都摇头。为了找到适合本村发展的产业,黄支书多次带领村民外出考察学习,几经算账,村里无冬期,发展百香果和养蜂产业最好不过了,于是申请项目资金25万元,发展50亩百香果种植示范基地,带动贫困户20户77人。请来养蜂“土专家”现场教授村民养蜂技术,2019年申请项目资金80万元,发展蜜蜂养殖1000群、胡蜂养殖150群,带动贫困户42户169人。
2016年以来,羊架村累计申请资金共1900多万元,先后修了产业路、蓄水池、沉砂池,太阳能路灯等基础设施。
黄智春节慰问贫困户王阿冒户
在黄智2017年的述职报告中写道:“我们羊架村虽地处边远、起步晚、发展滞后,但勤劳的羊架人民从未放弃脱贫致富的梦想……,我相信贫困这个词语永远不是羊架村人民的标签,更不是羊架村人民的本质常态……”
2018年羊架村共327户1384人,其中建档立卡户151户610人,贫困发生率44.08%,通过4年的奋斗,2018年实现减贫摘帽,顺利出列,如今,村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