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仁志父亲当年与战友的留影
27年前,唐文玖从贵州遵义市南白镇人武部干部的手里接过那张大红的《入伍通知书》,从此步入消防队伍。结束集训后被分配到省消防总队黔西南支队兴仁中队,在兴仁这片土地上挥洒了3年的汗水。27年后,唐文玖的儿子唐仁志从警校毕业后也加入到消防队伍这个大家庭。巧的是,在结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后,唐仁志被分配到了父亲当年待过的兴仁中队。
父子两辈人,红门数十载。现任兴仁市消防救援站通讯班班长的唐仁志接过父亲唐文玖手中的枪,继续奋斗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唐仁志小时候与父亲合影
新兵蛋子入伍了
“小时候,总依偎在爸爸怀里,听他讲那些穿上戎装当兵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乐在其中,听他讲那一场场与火魔的殊死搏斗,虽然畏惧但不会退却……”说起和消防的缘分,唐仁志坦言受父亲影响最大。父亲唐文玖,当兵期间担任着战斗班班长职务,参与灭火战斗任务300余次,抢险救援任务60余次,社会救助40余次,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大队嘉奖2次。唐仁志说,父亲在他心中就是个敢山刀山敢闯火海的英雄,他告诉自己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2016年的一天晚上,在贵阳读警校的唐仁志周末回到家后,对着父亲一脸认真的说:“爸,我想当消防员。”父亲唐文玖望着眼前这张还未褪去稚气的脸,感到既欣慰又不舍:“你不害怕吗?”唐仁志握紧拳头摇了摇头,父亲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做父亲的支持你。”父子俩都是不善言语的人,看似简单的对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言传身教之恩,儿子对父亲的敬仰崇拜之情。
就这样,同年9月,怀揣着对消防事业的憧憬,唐仁志通过报名考核顺利入伍。从家出发的那天晚上,父亲语重心长的说:“在新兵连要坚持锻炼身体,要听领导的话,多学习多请教,要做一名优秀的消防兵。”父亲的关爱,唐仁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入伍后,新兵需要集训三个月。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唐仁志,面对军事化的管理,感到很不适应。每当想起父亲的教诲,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集训结束后唐仁志被分到了兴仁中队,下队那天,他迫不及待地通过视频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你看,这是爸爸以前住的房子;你看,这是爸爸以前每天要爬的训练塔;你看,以前我们就在这里吃饭,以前我们还没有这么庄严的围墙呢;你看……”屏幕那头的父亲开心得像个孩子,再次看到曾经奉献过几年青春的消防队总有说不完的话。而那个从未来过中队的新兵蛋子,在父亲的“远程”介绍下,渐渐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多了一份亲切感和归属感。
唐仁志与父亲在兴仁消防合影
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战斗面前,从来不会退缩;困难面前,从来不会抱怨;灾难面前,从来不会畏惧。这是唐仁志入伍以来奋战在救援抢险第一线的真实写照,也是千千万万个同唐仁志一样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的逆行者的生动缩影。
2017年7月2日,晴隆县沙子镇中石油天然气管道泄露发生爆燃事故。剧烈爆炸引发火灾,造成群众伤亡,情况十分危急,兴仁市消防中队作为第一增援力量出动。而原本参加此次救援宣传的通讯员休假了,唐仁志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份重任。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由于现场环境很危险,爆炸覆盖面很广,唐仁志不顾爆炸、高温、浓烟的威胁,多次深入爆炸核心区域拍摄视频和照片,还要配合后方供水,提供装备输送……
结束两天的主要战斗后,唐仁志已是精疲力尽,但“战争”还未取得完全胜利,他和队友们又奉命坚守在救援现场。那一周,他们吃在车上,睡在地上,每天要拍摄宣传素材、协助修检管道到深夜。“当时在马路上睡了好几天,每天起床都很冷,要拼命抖一两个小时,身体才能恢复正常机能。”回想起3年前的这场救援,唐仁志仍记忆犹新,那场救援虽然艰辛,但是他一心要成为像父亲那样英勇无畏的人,这个目标一直激励着他不断砥砺前行。
4年以来,唐仁志参加过灭火战斗1500多次,抢险救援战斗200多次,参加社会救助、扶贫帮困等为民服务活动30余次,营救遇险群众52人,为百姓解决急难险重问题21起,保护国家财产价值4200多万元。
唐仁志在火灾现场用无人机看着火点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
自从“扮演”了一次救援记录者的角色后,唐仁志发现了自己对于通讯的热情。为此,他认真学习宣传方面的知识,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每天除了日常训练外就埋头苦学。父亲唐文玖在电话那头传来了对儿子的关心与支持:“甩开膀子加油干,干啥都是为人民服务。”来自父亲的鼓励,让唐仁志干劲十足,加上对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较强,最后被安排在了通讯岗位。不负众望的他多次出色完成宣传报道任务,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获得大队嘉奖、1次获得支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并被表影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个人。
特别是在2017年9月25日兴仁县第三中学一学生手指被卡的抢险救援中,唐仁志找准拍摄角度,创新写作方法,在第一时间编辑好稿件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消防指战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民平安的良好形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时隔一个月,校领导带着被救学生把“无私奉献学子,爱心传递能量”的锦旗送到了中队。“每当我抬头看见墙上悬挂着的锦旗,我感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对通讯的热爱也更加坚定了。”唐仁志说。
2019年12月,消防部队改制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从武警到消防救援队伍,从橄榄绿变成火焰蓝。唐仁志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唐文玖。父亲说:“你小子在中队要好好干,即使以后不再是军人,同样是守护一方百姓的消防战士。制服变了,制度变了,但是职责没有变,使命更没有变。”“当然不会变。”唐仁志对父亲说,脱下迷彩服仍然会义无反顾赴汤蹈火,仍然会竭诚为民甘洒血汗。
这次通话,唐仁志还知道了一个父亲瞒着他多年的秘密。原来在2016年父亲在得知自己被分到兴仁中队后,比自己提前一天到了兴仁。下队当天,他悄悄的站在马路对面,注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看见儿子褪去了青涩,俨然成了大人的模样,便放心离去。“生怕影响你的工作,爸爸没有和你见面,希望你能理解爸爸。”父亲略带抱歉的语气中满是对儿子的关爱,知道真相的唐仁志强忍着泪水,心里却早已五味杂陈。
唐仁志的父亲退伍后,转岗回到老家遵义,在当地一家企业做着另一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退伍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父亲唐文玖说,这句话他和儿子共勉。
唐仁志与队友灭火成功返程(右)
训练中的唐仁志
唐仁志写给父亲的一段话:小时候,您是我的拐杖给了我行走的能力长大了我传承了您的信念和意志接过您手中的水枪走出不悔的消防路我会继续以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职责与使命爸,感谢您对我的栽培您辛苦了父子两人都是消防员,千年的歌咏,万载的留念。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作者:李雪 编辑:印象黔西南)
唐仁志父亲当年与战友的留影
27年前,唐文玖从贵州遵义市南白镇人武部干部的手里接过那张大红的《入伍通知书》,从此步入消防队伍。结束集训后被分配到省消防总队黔西南支队兴仁中队,在兴仁这片土地上挥洒了3年的汗水。27年后,唐文玖的儿子唐仁志从警校毕业后也加入到消防队伍这个大家庭。巧的是,在结束三个月的新兵集训后,唐仁志被分配到了父亲当年待过的兴仁中队。
父子两辈人,红门数十载。现任兴仁市消防救援站通讯班班长的唐仁志接过父亲唐文玖手中的枪,继续奋斗在父亲曾经战斗过的地方。
唐仁志小时候与父亲合影
新兵蛋子入伍了
“小时候,总依偎在爸爸怀里,听他讲那些穿上戎装当兵的日子,虽然艰苦但乐在其中,听他讲那一场场与火魔的殊死搏斗,虽然畏惧但不会退却……”说起和消防的缘分,唐仁志坦言受父亲影响最大。父亲唐文玖,当兵期间担任着战斗班班长职务,参与灭火战斗任务300余次,抢险救援任务60余次,社会救助40余次,获得个人三等功1次、大队嘉奖2次。唐仁志说,父亲在他心中就是个敢山刀山敢闯火海的英雄,他告诉自己长大后也要成为像父亲那样的人。
2016年的一天晚上,在贵阳读警校的唐仁志周末回到家后,对着父亲一脸认真的说:“爸,我想当消防员。”父亲唐文玖望着眼前这张还未褪去稚气的脸,感到既欣慰又不舍:“你不害怕吗?”唐仁志握紧拳头摇了摇头,父亲拍拍他的肩膀说:“好,做父亲的支持你。”父子俩都是不善言语的人,看似简单的对话却饱含了父亲对儿子的言传身教之恩,儿子对父亲的敬仰崇拜之情。
就这样,同年9月,怀揣着对消防事业的憧憬,唐仁志通过报名考核顺利入伍。从家出发的那天晚上,父亲语重心长的说:“在新兵连要坚持锻炼身体,要听领导的话,多学习多请教,要做一名优秀的消防兵。”父亲的关爱,唐仁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入伍后,新兵需要集训三个月。在家过惯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日子的唐仁志,面对军事化的管理,感到很不适应。每当想起父亲的教诲,还是咬牙坚持了下来。集训结束后唐仁志被分到了兴仁中队,下队那天,他迫不及待地通过视频电话把这个好消息告诉了父亲。“你看,这是爸爸以前住的房子;你看,这是爸爸以前每天要爬的训练塔;你看,以前我们就在这里吃饭,以前我们还没有这么庄严的围墙呢;你看……”屏幕那头的父亲开心得像个孩子,再次看到曾经奉献过几年青春的消防队总有说不完的话。而那个从未来过中队的新兵蛋子,在父亲的“远程”介绍下,渐渐对这个陌生的地方多了一份亲切感和归属感。
唐仁志与父亲在兴仁消防合影
成为父亲那样的人
战斗面前,从来不会退缩;困难面前,从来不会抱怨;灾难面前,从来不会畏惧。这是唐仁志入伍以来奋战在救援抢险第一线的真实写照,也是千千万万个同唐仁志一样在危难时刻冲锋在前的逆行者的生动缩影。
2017年7月2日,晴隆县沙子镇中石油天然气管道泄露发生爆燃事故。剧烈爆炸引发火灾,造成群众伤亡,情况十分危急,兴仁市消防中队作为第一增援力量出动。而原本参加此次救援宣传的通讯员休假了,唐仁志临危受命,接过了这份重任。在抢险救援过程中,由于现场环境很危险,爆炸覆盖面很广,唐仁志不顾爆炸、高温、浓烟的威胁,多次深入爆炸核心区域拍摄视频和照片,还要配合后方供水,提供装备输送……
结束两天的主要战斗后,唐仁志已是精疲力尽,但“战争”还未取得完全胜利,他和队友们又奉命坚守在救援现场。那一周,他们吃在车上,睡在地上,每天要拍摄宣传素材、协助修检管道到深夜。“当时在马路上睡了好几天,每天起床都很冷,要拼命抖一两个小时,身体才能恢复正常机能。”回想起3年前的这场救援,唐仁志仍记忆犹新,那场救援虽然艰辛,但是他一心要成为像父亲那样英勇无畏的人,这个目标一直激励着他不断砥砺前行。
4年以来,唐仁志参加过灭火战斗1500多次,抢险救援战斗200多次,参加社会救助、扶贫帮困等为民服务活动30余次,营救遇险群众52人,为百姓解决急难险重问题21起,保护国家财产价值4200多万元。
唐仁志在火灾现场用无人机看着火点
从橄榄绿到火焰蓝
自从“扮演”了一次救援记录者的角色后,唐仁志发现了自己对于通讯的热情。为此,他认真学习宣传方面的知识,不懂就问,不会就学,每天除了日常训练外就埋头苦学。父亲唐文玖在电话那头传来了对儿子的关心与支持:“甩开膀子加油干,干啥都是为人民服务。”来自父亲的鼓励,让唐仁志干劲十足,加上对办公软件操作能力较强,最后被安排在了通讯岗位。不负众望的他多次出色完成宣传报道任务,1次被评为“优秀士兵”、1次获得大队嘉奖、1次获得支队宣传工作先进个人,并被表影为民族团结进步工作先进个人。
特别是在2017年9月25日兴仁县第三中学一学生手指被卡的抢险救援中,唐仁志找准拍摄角度,创新写作方法,在第一时间编辑好稿件在微信公众号进行推送,消防指战员在危难时刻挺身而出,保民平安的良好形象受到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好评。时隔一个月,校领导带着被救学生把“无私奉献学子,爱心传递能量”的锦旗送到了中队。“每当我抬头看见墙上悬挂着的锦旗,我感到自己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对通讯的热爱也更加坚定了。”唐仁志说。
2019年12月,消防部队改制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从武警到消防救援队伍,从橄榄绿变成火焰蓝。唐仁志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唐文玖。父亲说:“你小子在中队要好好干,即使以后不再是军人,同样是守护一方百姓的消防战士。制服变了,制度变了,但是职责没有变,使命更没有变。”“当然不会变。”唐仁志对父亲说,脱下迷彩服仍然会义无反顾赴汤蹈火,仍然会竭诚为民甘洒血汗。
这次通话,唐仁志还知道了一个父亲瞒着他多年的秘密。原来在2016年父亲在得知自己被分到兴仁中队后,比自己提前一天到了兴仁。下队当天,他悄悄的站在马路对面,注视着儿子的一举一动,看见儿子褪去了青涩,俨然成了大人的模样,便放心离去。“生怕影响你的工作,爸爸没有和你见面,希望你能理解爸爸。”父亲略带抱歉的语气中满是对儿子的关爱,知道真相的唐仁志强忍着泪水,心里却早已五味杂陈。
唐仁志的父亲退伍后,转岗回到老家遵义,在当地一家企业做着另一份为人民服务的事业。“退伍不褪色,转岗不转志。”父亲唐文玖说,这句话他和儿子共勉。
唐仁志与队友灭火成功返程(右)
训练中的唐仁志
唐仁志写给父亲的一段话:小时候,您是我的拐杖给了我行走的能力长大了我传承了您的信念和意志接过您手中的水枪走出不悔的消防路我会继续以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作为职责与使命爸,感谢您对我的栽培您辛苦了父子两人都是消防员,千年的歌咏,万载的留念。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作者:李雪 编辑:印象黔西南)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