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即登录 免费注册
  • 首页
  • 业界动态
  • 交流分享
  • 名人名作
  • 学术
  • 小说
  • 散文
  • 新人新作
  • 纪实
  • 艺苑
  • 诗词
  • 金州教育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艺苑 >
  • 夏先超‖《老屋》

夏先超‖《老屋》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黔西南州教育局 | 2022-04-26 11:53    [原创]

早已知晓老屋那疲惫的脊架已快支撑不了它身上沉重的青衫,怎奈它已习惯于自己宽大的臂膀罩出的那块荫庇,在它的庇护下,家中二老也还安康。特别是父亲,老屋是他割舍不了的坚守。

那是还在省城读书的一个毛风细雨的日子里,突然家里发来的一封电报催人泪下,我急忙向学校告假奔回老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风细雨的天气没能减轻半丝,伴着我的哀思越发的寒冷,车窗外多了层层白霜。所乘之车刚到县城的车站,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瑟瑟的立在车站大门旁。那不是父亲吗?还未等我下车,那影子匆匆地奔到车后前张目四望,时而摇摇头,时而叹叹气,而我却没有张开叫他一声,悄声地下车站在他的身后,矮小瘦弱的身躯是怎么顶住了这个寒冷的天啊,他又怎么能承受住失去自己母亲的悲痛啊。“爸!”我大声叫了一声,父亲从车后转过身来,他三步并作两步走,把身上的那件大衣卸下为我披上,“爸,您不冷?您……”我声音有些寒颤,“我骨头老,习惯了,不冷。快,你姑父的车子在外面等着的,快回家吧,你奶奶还等着你送她呢!”父亲的声音没有了往年的刚劲,走在父亲的后面,父亲背上的那个驼峰更加明显了。

青瓦木板,四壁早已刻满了沧桑的老屋,现已是哀布全堂。左邻右舍不顾天寒地冻早已在老屋外帮忙张罗着,就等我们赶到了。寒风中,我赶上了送奶奶的最后一程,扶着奶奶的灵柩,双眼又看到了刚去省城读书时奶奶送我上车的场景。开往县城的车子快开动了,奶奶步履蹒跚地赶来拉着我的手塞了二十元钱:“孙子,一个人到省城去读书,要注意身体,不要闯祸。不管你将来读毕业了回不回老家,你都不要忘记这里有你的老家,家里有你的家人,这里是你的根啊!”“奶奶,我会回来的,您要等着我毕业了回来接您去省城玩。”奶奶笑开了怀,催我上车,车缓缓驶离老家,车外留下了奶奶那经久慈祥的笑容。可是,还没有等得及我毕业,奶奶就离我们而去。老屋依旧,亲人却阴阳相离。双目如喷涌的飞溅,送着奶奶到了她的新屋。

办完奶奶的丧事,在家帮着打理完家事后,我也要再次告别老屋返校了。

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硬要送我到县城乘车,还说现在时风不好,让我一个人去他不放心。在往县城的车上,我只顾着车窗外疾驰的杨树,不曾想父亲拍拍我的手:“你还在为我通知你晚了生我气吗?”说着就似合非合着眼,我知道父亲太累了,“没有!”“你奶奶在走之前一直念叨着你,说着她的小孙子不会忘记她的,因为老家有老屋,有亲人,在她病重之时她一直不让告诉你,怕耽误你的学习,还叫我瞒着你。”父亲微微的话语振住了我,我沉默不语,窗外的树影、山影全都低下了头,父亲也带着他的疲惫和哀伤渐进梦境。不时间,父亲嘴角微微一笑,我想,也许他看到了在老屋中一家的欢乐吧!

奶奶只身带着父亲们在老屋坚守了几十年,先是等候着在外漂泊的爷爷回家,后来是等着在外谋求生计的孩子们回家。无论风雨寒暑,奶奶总是坐在大门前的石凳上,等待着在外劳作的父亲和母亲回家。奶奶从年轻时就不怎么干活,都是父亲们忙前劳后,虽是如此,父亲们没有半丝怨言,父亲时时对我说:“没有你奶奶,就没有这个家,没有这栋老屋,我们家就散了。”现在,奶奶走了,老屋下也只有父亲和母亲了,父亲和母亲自然而然承接下奶奶坚守老屋的重担。

县城车站到了,父亲从睡意中醒来,急匆匆下车到售票台给我买去省城的车票。趁着发车还有一些空余时间,父亲便带着我往站外的一个牛肉馆去吃粉。一路上,父亲依然像小时候带着我出门一样走在前、我跟在他后面,只是现在的父亲矮了很多、也瘦了很多,他那驼峰又更加突出,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高处不胜寒。小时候常听奶奶说,父亲的驼峰是爷爷给他留下的终生“财富”,父亲小时候很调皮但做事不麻利,常常被爷爷打,在一次喂马的事情中,由于父亲没有按照爷爷的要求喂马,就被爷爷抡着扁担打在背上,父亲被打得只剩下半丝气,是奶奶拼着命从爷爷的扁担下救下父亲,父亲在奶奶精心爱护下养好了伤,但他的背永远只能弯着了。为此,奶奶不少在我们孙子辈们面前控诉着爷爷的“罪行”。现在,随着上了些年纪,父亲的弯背也变成了一道驼峰。

在粉馆里,父亲与老板叮嘱着他的孩子不能吃什么和什么,老板显得一脸的不耐烦,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粉不大一会就摆在我面前,父亲却一脸无奈:“叫多放一点肉都不行,还要那么多钱。”他泱泱的坐在我的旁边,可是他没有叫自己的粉,我夹着粉:“爸,您……又不吃……”父亲褶着脸:“我不饿,你慢慢吃。”我是见着他的手一直拽着裤兜,我强忍着把粉吃完了。父亲强笑着告诉我,等到老屋里养的猪卖了,生活就会好起来的。我知道,安葬奶奶父亲们又负了一笔不小的债,这对于一个朴实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我真不懂,父亲们一直坚守的老屋到底能有个啥。

去往省城的车要开了,父亲又忙前忙后的送我上车。忽然,父亲像丢了什么似的急冲冲地往车站外跑,不到两分钟,见他手中提着什么东西,一摇一晃的朝车子跑来,他把手中的东西递给我:“来,路上吃。”那袋子里的热气串上来铺着他那憔悴的脸,好像刚晒过大太阳,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淌成了小溪。突然,他的驼峰变得更高了,高得吃力地撑起上面一两件薄得不能再薄的衣物。打开袋子,一个个白面包子正安静地躺着袋子里面。“这一路比较远,路上的东西不好吃,你拿着这几个包子在路上就将就将就点吧。”父亲搽去脸上的汗流,笑了笑,好像奶奶啊!我抑制不住心中的苦,大声的说道:“爸,您这是干嘛?本来家中就很老火了,您还在给我买这买那的,我长大了,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倒是您,您要得为自己想想啊,别老是在老屋里,那老屋不能改变我们家的生活,更不能改变我们家的贫困啊。爸,出来吧,走出老屋做点生意,这比你和妈妈在家守着那些不值钱的家什要好得多。您看奶奶,她守了一辈子,她得到了什么。”父亲脸色凝重下来,手放在裤兜里更紧了,半会才缓缓抬起头:“娃娃,你奶奶守着老屋,是因为她有儿女,她在,儿女就会有家;现在,你奶奶走了,老屋我和你妈妈住下,是因为我们有你们几兄妹,老屋在,我们就在,咱们的家就在。不管你走得多远,你还有这个根在这里,你回来才会有一个真正的家。”望着父亲的脸,听着父亲的话,这不正是奶奶当初对我讲的吗?车子开动了,父亲凝重的身子跟着车子,把我送出车站。

车窗外,车站大门边空留下父亲那瘦小的身影,不知在这样的寒冬之中,站在那里的父亲又要经受着“驼峰”给他带来怎样的考验。

几年后,我这位家中的小书生回家了,但是我并没有和父亲们住在老屋。现,时过二十余载,我仍然没有住进老屋,曾几次去老屋接父亲们出来与我们同住,但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老屋好着呢,老屋里有老人,还有你兄弟姐妹们的归属,还有你的根。”看着老父,他那背上的驼峰犹如老屋疲惫的脊架,负载着沉重的青瓦木板,在如风雨的日子里艰难的行着。我们知道,自从父亲从奶奶那里接过看守老屋的任务那天起,老屋已是父亲生命的全部,这里,有奶奶的牵挂,有一家人的根。


(注:本文为2021年黔西南州中学语文征文比赛教师组一等奖作品。)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安龙县洒雨镇初级中学   夏先超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兴义市地名说源
  •   返回
  •  下一篇:安龙“玫瑰迷宫”惹得游人醉  
  • 首页 >
  • 文化黔西南> 艺苑 >
  • 夏先超‖《老屋》

夏先超‖《老屋》


发布: 印象黔西南   来源: 黔西南州教育局 | 2022-04-26 11:53    [原创]

早已知晓老屋那疲惫的脊架已快支撑不了它身上沉重的青衫,怎奈它已习惯于自己宽大的臂膀罩出的那块荫庇,在它的庇护下,家中二老也还安康。特别是父亲,老屋是他割舍不了的坚守。

那是还在省城读书的一个毛风细雨的日子里,突然家里发来的一封电报催人泪下,我急忙向学校告假奔回老家。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毛风细雨的天气没能减轻半丝,伴着我的哀思越发的寒冷,车窗外多了层层白霜。所乘之车刚到县城的车站,只见一个熟悉的身影瑟瑟的立在车站大门旁。那不是父亲吗?还未等我下车,那影子匆匆地奔到车后前张目四望,时而摇摇头,时而叹叹气,而我却没有张开叫他一声,悄声地下车站在他的身后,矮小瘦弱的身躯是怎么顶住了这个寒冷的天啊,他又怎么能承受住失去自己母亲的悲痛啊。“爸!”我大声叫了一声,父亲从车后转过身来,他三步并作两步走,把身上的那件大衣卸下为我披上,“爸,您不冷?您……”我声音有些寒颤,“我骨头老,习惯了,不冷。快,你姑父的车子在外面等着的,快回家吧,你奶奶还等着你送她呢!”父亲的声音没有了往年的刚劲,走在父亲的后面,父亲背上的那个驼峰更加明显了。

青瓦木板,四壁早已刻满了沧桑的老屋,现已是哀布全堂。左邻右舍不顾天寒地冻早已在老屋外帮忙张罗着,就等我们赶到了。寒风中,我赶上了送奶奶的最后一程,扶着奶奶的灵柩,双眼又看到了刚去省城读书时奶奶送我上车的场景。开往县城的车子快开动了,奶奶步履蹒跚地赶来拉着我的手塞了二十元钱:“孙子,一个人到省城去读书,要注意身体,不要闯祸。不管你将来读毕业了回不回老家,你都不要忘记这里有你的老家,家里有你的家人,这里是你的根啊!”“奶奶,我会回来的,您要等着我毕业了回来接您去省城玩。”奶奶笑开了怀,催我上车,车缓缓驶离老家,车外留下了奶奶那经久慈祥的笑容。可是,还没有等得及我毕业,奶奶就离我们而去。老屋依旧,亲人却阴阳相离。双目如喷涌的飞溅,送着奶奶到了她的新屋。

办完奶奶的丧事,在家帮着打理完家事后,我也要再次告别老屋返校了。

父亲拖着疲惫的身躯硬要送我到县城乘车,还说现在时风不好,让我一个人去他不放心。在往县城的车上,我只顾着车窗外疾驰的杨树,不曾想父亲拍拍我的手:“你还在为我通知你晚了生我气吗?”说着就似合非合着眼,我知道父亲太累了,“没有!”“你奶奶在走之前一直念叨着你,说着她的小孙子不会忘记她的,因为老家有老屋,有亲人,在她病重之时她一直不让告诉你,怕耽误你的学习,还叫我瞒着你。”父亲微微的话语振住了我,我沉默不语,窗外的树影、山影全都低下了头,父亲也带着他的疲惫和哀伤渐进梦境。不时间,父亲嘴角微微一笑,我想,也许他看到了在老屋中一家的欢乐吧!

奶奶只身带着父亲们在老屋坚守了几十年,先是等候着在外漂泊的爷爷回家,后来是等着在外谋求生计的孩子们回家。无论风雨寒暑,奶奶总是坐在大门前的石凳上,等待着在外劳作的父亲和母亲回家。奶奶从年轻时就不怎么干活,都是父亲们忙前劳后,虽是如此,父亲们没有半丝怨言,父亲时时对我说:“没有你奶奶,就没有这个家,没有这栋老屋,我们家就散了。”现在,奶奶走了,老屋下也只有父亲和母亲了,父亲和母亲自然而然承接下奶奶坚守老屋的重担。

县城车站到了,父亲从睡意中醒来,急匆匆下车到售票台给我买去省城的车票。趁着发车还有一些空余时间,父亲便带着我往站外的一个牛肉馆去吃粉。一路上,父亲依然像小时候带着我出门一样走在前、我跟在他后面,只是现在的父亲矮了很多、也瘦了很多,他那驼峰又更加突出,在寒冷的空气中显得高处不胜寒。小时候常听奶奶说,父亲的驼峰是爷爷给他留下的终生“财富”,父亲小时候很调皮但做事不麻利,常常被爷爷打,在一次喂马的事情中,由于父亲没有按照爷爷的要求喂马,就被爷爷抡着扁担打在背上,父亲被打得只剩下半丝气,是奶奶拼着命从爷爷的扁担下救下父亲,父亲在奶奶精心爱护下养好了伤,但他的背永远只能弯着了。为此,奶奶不少在我们孙子辈们面前控诉着爷爷的“罪行”。现在,随着上了些年纪,父亲的弯背也变成了一道驼峰。

在粉馆里,父亲与老板叮嘱着他的孩子不能吃什么和什么,老板显得一脸的不耐烦,一碗热腾腾的牛肉粉不大一会就摆在我面前,父亲却一脸无奈:“叫多放一点肉都不行,还要那么多钱。”他泱泱的坐在我的旁边,可是他没有叫自己的粉,我夹着粉:“爸,您……又不吃……”父亲褶着脸:“我不饿,你慢慢吃。”我是见着他的手一直拽着裤兜,我强忍着把粉吃完了。父亲强笑着告诉我,等到老屋里养的猪卖了,生活就会好起来的。我知道,安葬奶奶父亲们又负了一笔不小的债,这对于一个朴实的家庭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那时我真不懂,父亲们一直坚守的老屋到底能有个啥。

去往省城的车要开了,父亲又忙前忙后的送我上车。忽然,父亲像丢了什么似的急冲冲地往车站外跑,不到两分钟,见他手中提着什么东西,一摇一晃的朝车子跑来,他把手中的东西递给我:“来,路上吃。”那袋子里的热气串上来铺着他那憔悴的脸,好像刚晒过大太阳,汗珠顺着他的脸颊淌成了小溪。突然,他的驼峰变得更高了,高得吃力地撑起上面一两件薄得不能再薄的衣物。打开袋子,一个个白面包子正安静地躺着袋子里面。“这一路比较远,路上的东西不好吃,你拿着这几个包子在路上就将就将就点吧。”父亲搽去脸上的汗流,笑了笑,好像奶奶啊!我抑制不住心中的苦,大声的说道:“爸,您这是干嘛?本来家中就很老火了,您还在给我买这买那的,我长大了,我会自己照顾自己的。倒是您,您要得为自己想想啊,别老是在老屋里,那老屋不能改变我们家的生活,更不能改变我们家的贫困啊。爸,出来吧,走出老屋做点生意,这比你和妈妈在家守着那些不值钱的家什要好得多。您看奶奶,她守了一辈子,她得到了什么。”父亲脸色凝重下来,手放在裤兜里更紧了,半会才缓缓抬起头:“娃娃,你奶奶守着老屋,是因为她有儿女,她在,儿女就会有家;现在,你奶奶走了,老屋我和你妈妈住下,是因为我们有你们几兄妹,老屋在,我们就在,咱们的家就在。不管你走得多远,你还有这个根在这里,你回来才会有一个真正的家。”望着父亲的脸,听着父亲的话,这不正是奶奶当初对我讲的吗?车子开动了,父亲凝重的身子跟着车子,把我送出车站。

车窗外,车站大门边空留下父亲那瘦小的身影,不知在这样的寒冬之中,站在那里的父亲又要经受着“驼峰”给他带来怎样的考验。

几年后,我这位家中的小书生回家了,但是我并没有和父亲们住在老屋。现,时过二十余载,我仍然没有住进老屋,曾几次去老屋接父亲们出来与我们同住,但是父亲总是坚定地说:“老屋好着呢,老屋里有老人,还有你兄弟姐妹们的归属,还有你的根。”看着老父,他那背上的驼峰犹如老屋疲惫的脊架,负载着沉重的青瓦木板,在如风雨的日子里艰难的行着。我们知道,自从父亲从奶奶那里接过看守老屋的任务那天起,老屋已是父亲生命的全部,这里,有奶奶的牵挂,有一家人的根。


(注:本文为2021年黔西南州中学语文征文比赛教师组一等奖作品。)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1、印象黔黔西南公众微信订阅号二维码.jpg


( 作者 ‖  安龙县洒雨镇初级中学   夏先超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  上一篇:兴义市地名说源
  •   返回
  •  下一篇:安龙“玫瑰迷宫”惹得游人醉  
给作者打赏
1 元
5 元
10 元
20 元
50 元
自定义
元
¥
,用微信支付 更换
立即支付

微信扫码支付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