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不停歇的铁塔攀登
——记全国劳动模范龙福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龙福刚(左一)
兴义的春天,特别温暖。在春风里,龙福刚迎面而来,身材魁梧,铁塔般坚挺;脚踏实地,钢筋铜骨般稳重;迈步均匀,音乐般有节奏;黝黑的国字脸,在春天的阳光下熠熠生辉。201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光环的背后是付出与奉献,他始终坚韧不拔地走在攀登路上,不断攻坚克难。
一
1998年5月,龙福刚光荣退伍,被安排在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输电班工作。
上班不久后的一天,班长吴卫华带着刘师傅和龙福刚到220kV 天兴线21号高压铁塔更换绝缘子串。
塔高78米,龙福刚站在塔下抬头看,觉得高耸入云,要徒手爬上去,要有真功夫啊!他在部队训练时,也没有爬过这么高的庞然大物。一阵恐惧袭来。吴卫华看着他双脚打颤,就对他说:“福刚,这是高压带电作业,现在你只能站在地上观摩。”说着已经换好带电作业屏蔽服,系上特制的安全带,背上工具包,刘师傅背起绝缘绳,两人一前一后往上爬,爬一步,就把安全带一个扣子松开,扣牢在自己头上的塔柱上,两条吊带的扣子就这样轮换扣牢,向上爬去。
看着师傅们这样有节奏地往上爬,龙福刚逐渐消除了恐惧,还萌生了体验登高望远的想法。于是请求道:“师傅,我也想上来!”
“这是电老虎,你没有掌握技术,它会吃掉你的!”
龙福刚只能站在地上,仰头看着师傅们操作。只见吴师傅趴在铁塔的横担上,从工具包里拿出专用夹钳,夹住绝缘子与塔端连接的插销,连续扭几次都滑落了,刘师傅伸手过来帮忙,才算把插销拔出来。
看得龙福刚脖子都酸了,脚也一阵发软,真想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但是他看到两位师傅在塔顶工作,又不敢躺下。于是,就漫步转圈,眼睛始终盯着师傅们的动作,一边看一边用笔记本记录不清楚的问题。
两位师傅在塔顶折腾了四个小时,才换好两串绝缘子。下到地上,已是筋疲力尽,脸色铁青,一下子就瘫坐在地上。龙福刚急忙递过毛巾给两位师傅擦汗,又递上军用水壶。吴师傅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一气后,递给刘师傅,刘师傅喘着粗气,接过水壶,也是咕咚咕咚喝起来。
龙福刚打开一盒饼干摊在地上,两个人都心领神会地吃起来。看到师傅们脸色渐渐恢复正常,也有了些精神,龙福刚才说:“师傅,我们吃饭去吧!”
吴卫华用右手撑地,一跃站起来。刘师傅与龙福刚跟着站起来。师徒三人来到一家小餐馆,已是下午四点了。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
“师傅,你们在上面换绝缘子的时候,拔插销几次都滑落了,最后你是怎么一下子就拔出来的呢?”龙福刚问。
“插销起着连接两头的作用,也就是有张力,只有张力集中到中间一个点的时候,才能够轻松地拔出来。”
“有张力,拔出来两边导线不是就掉下来了吗?”
“还有卡子卡住,换好绝缘子要立即将新的插销安好、铆紧,才能万无一失。”
“我看到你们趴到电缆线上,心里都在冒冷汗!人的安全就靠这根安全绳,实在危险啊!”
“不仅危险,还遭罪呢,你看看我们肚皮上和大腿上,全是青的。”吴卫华说着就撩起衣服,指着肚皮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地方说。
“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换绝缘子既快又安全,人不这样遭罪呢?”
“目前还没有 !”
“我觉得应该是有办法的。”
“唉,难啊!”
“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你想试一试?”
“嗯!”龙福刚有力地点着头。
“那就大胆试吧,我支持你!”
得到师傅鼓励,龙福刚充满了信心:“你得让我先上去试一试,才能找准着力的方向。”
“要想学会带电作业,先要学会爬电杆,学习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这些都要熟练掌握,精准度必须达到 100%。”
“我也想早点学会。”
“好,那我们从低到高开始,先从爬电线杆开始实践,电线杆不像铁塔这样高,换绝缘子也没有这样复杂。”
龙福刚听着师傅的安排,心里痒痒的,期盼着爬电线杆的日子早点到来,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二
龙福刚随身揣着一个笔记本,记录下练习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虚心向师傅请教,很快掌握了停电检修更换绝缘子等输电线路检修的操作技能。
一个周末,兴义市威舍镇一条 110kV 线路因故障停电,吴卫华叫上刘师傅和龙福刚一起,一人背着一个工具包,沿着线路检查故障,一直到一座高山上,才找到故障点。
龙福刚背上工具包,穿上脚扣,系好安全带就往上攀登,攀登一步就抬头看看电杆顶端,又低头看看脚下,就这样慢慢往上攀登。刘师傅攀登到杆顶了,他才攀登了一半。
“头抬平,眼睛看着前方,速度就能提起来。”吴卫华对龙福刚说。
“好呢,师傅!”龙福刚速度明显加快。不料,右脚脚扣却脱落了,“哐当当”顺着电杆滑到地上。他右脚悬在空中,恐惧一阵阵袭来,于是双手紧紧抱着电线杆,安全带也绷紧了。
“左脚站稳别动,有安全带保护着你,不要怕,我给你送脚扣上来。”
“师傅,您让我适应一会儿,你也别上来,我想我能行!”
“我不上来,你一只独脚扣是攀登不上去的。”
“师傅等等嘛,我真的要喘喘气。”
“你的手可以松开,不要那么紧张。有安全绳保护着你,掉不下来。”
龙福刚慢慢松开双手,觉得自己还是稳稳当当站着的,他试着往上攀登,右脚蹬住电线杆,却是滑溜溜的,不能着力,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攀登上去。
“不要浪费体力,没有脚扣,你是无法登上去的。你别动,我给你送上来。”吴卫华在下面喊道。
“师傅,你别上来,我有办法了。”
“你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
“我的手套脱线了,我沿着线头,把手套拆了,把线头丢下来给你,你把脚扣拴在线上,我就能够吊上来了。”
“戴手套一是增加摩擦力,二是保护手的,没有手套,你一样上不去,即使上去了,你手掌也会被磨破。”
“那师傅就放一只手套在脚扣上,一并吊上来就行了。”
吴卫华也高兴起来,从工具包里拿出一只手套,捡起脚扣,接过龙福刚放下来的线头,把手套与脚扣牢牢地绑在一起,抬头与龙福刚对望着。然后站起身,右手往上挥了挥说:“拉吧。”
龙福刚拉着线慢慢往上拽,一会工夫,脚扣重新套在他脚上,他戴好手套,又继续往上攀登。
登上电线杆顶端,龙福刚像刘师傅一样,骑在电线杆横担上,定了定神,开始换绝缘子。
龙福刚换好绝缘子回到地面,双脚还有些打战,吴卫华装作没有看到,鼓励道:“你已经熟练操作了。”
回到家里,龙福刚觉得脚板生痛,比在部队第一次超强度训练结束还痛,这是穿脚扣登杆的后遗症。那脚扣硬邦邦的,一根带子勒在脚背上,很不舒服,脚尖被吊得往下坠,不穿又不能登杆,穿上又容易滑落,滑落一次再穿上,最少也要耽误十分钟。这种既费时间又让人痛苦但又离不开的工具,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吗?让人穿上去就像穿鞋子一样舒舒服服,还不脱落呢?
龙福刚把脚扣拿出来,仔细观察,这脚扣的设计者,一定是借鉴鞋子的设计,他把鞋子的后跟去掉,一是减轻重量,二是便于脚掌穿进去,把前面部分换成镰刀一样弯弯的,能够扣住电杆,脚背上这根带子起到稳固的作用,有这根带子紧紧套在脚上,就能往上攀登了。但这个设计只是考虑到实用性,没有考虑到舒适性和稳固性。
如何把实用性、舒适性、稳固性结合起来,做一套完美的脚扣?他向母亲索要鞋样图,照着鞋样比着脚扣,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始设计,一连设计了六版,还是没有成功。他想请教鞋匠师傅,看看能不能得到启发。于是他跑到兴义卖皮鞋的门店,问了售货员,也问了老板,一连跑了好几家,他们都说,只是进成品来卖,没有做过鞋子。
龙福刚有些失望,骑着自行车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怎么样才能够设计出“三性”合一的脚扣来。
骑到火石坡顶开始下坡时,自行车开始自动加速,他下意识地捏刹车,不料脚下“哐当”一声,龙福刚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连人带车“扑通”一声倒下,自行车哗啦啦往前滑过去,他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一个补鞋匠正在补鞋,猝不及防被撞出几米远。
“你是找死咹?骑个自行车比火车还快!”鞋匠一边爬起来,一边收拾被撞散一地的工具,一边骂道。
“实在对不起!伤着哪里没有?我送你去医院。”龙福刚一边爬起来,一边道歉。
“我身板硬朗得很,没有那么娇气。不过,我提醒你,年轻人不要冲,稳当点。”补鞋匠看着龙福刚穿着一身电力工装,语重心长地说。
“师傅批评得对,下次一定注意。”
龙福刚把自行车推起来,车龙头歪在了半边。他请师傅帮助他稳住前轮,用力扳车龙头,几下子就将车龙头扳正了。他推着车来到师傅的摊子前。
“咦,师傅是补鞋子的?”
“是啊,你要补鞋子?”
“不是要补鞋子,是想请你设计一双铁鞋子。”
“你要去演戏?”
“也不演戏,我要登杆。”
“你们登杆有脚扣啊!”
“你们知道?”
“前两天还有一位师傅的脚扣皮带断了,来请我给他换上新的呢!”
“那师傅还是熟悉脚扣的嘛。”
“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师傅来我这里换扣带,所以,我还专门进了这种厚实的帆布带子。”补鞋师傅一边拿出一卷带子,一边说。
“我们在登杆时,脚扣容易脱落,怎么才能不脱落呢?”
“这个就不晓得了,我只知道哪里坏了,就修补哪里。”
龙福刚没有再说话,坐在一根独凳子上看师傅补鞋子。一个男子提着一只凉鞋过来问:“师傅,我鞋后跟脱落了,帮助修补一下。”
补鞋师傅看了看,在一个箱子里找出一根帆布带子说:“实在找不到与你这个同色的,这个接近,可以不?”
“只要牢实就行!”
师傅把凉鞋放在怀里,拿出帆布带子比了比长度,就剪断一段,放在缝纫机上,哒哒哒一气就补好了:“你试一下,好穿不?”
男子接过鞋子,坐在凳子上,慢慢把脚穿进去,摸了摸修补的地方连连说:“好穿,好穿,觉得比没有坏的这只还舒服一点。”
“大哥,能不能给我试一下。”不知怎的,龙福刚有点小兴奋地说。
“没有关系的!”男子脱下鞋子,递给龙福刚。
“真的舒服呢!”龙福刚穿上鞋子走了几步,又脱下拿着认真观察,这凉鞋与脚扣都是一条带子套在脚背上,区别在于,凉鞋还有一条带子,套住脚后跟,脚掌也有一条带子套住。他想如果在脚扣上再加两条带子,一条套住脚后跟,一条套住脚掌,应该就不会脱落了。
男子走后,龙福刚拿出脚扣请补鞋师傅比着凉鞋做后跟和前套。
“你这个要求也难也不难,难的是前面一条带子找不到粘的地方,后面可以缝在套脚背这条带子上。”
“那你先把后面缝上去试一下。”
补鞋师傅拿出帆布带对龙福刚说;“你穿上,我比比要多长。”
量好尺寸,补鞋师傅将脚扣抱在怀里,把套脚背的带子放在缝纫机底座上,压上刚刚剪好的帆布带子,小心翼翼地转动缝纫机,缝好一边又缝另一边。
“你试一试。”补鞋师傅将脚扣递给龙福刚。龙福刚接过来放在地上,就迫不及待地把一只脚穿进去,往上抬了抬脚,觉得舒服了很多,又往前踢了几下也没有甩脱。他兴奋极了,急忙请补鞋师傅把另一只脚扣也加了后跟带。
补鞋师傅照着刚才的样子,很快就缝制完成。龙福刚也照着刚才的样子试了试,脸上就灿烂地笑开了:“感觉很好呢。”
补鞋师傅看着龙福刚笑得这么开心,也跟着笑起来:“你满意就好了。”
“走,师傅!我们去找一根电线杆爬一下。”龙福刚拉着补鞋师傅到一根电线杆前,他套上脚扣就往上攀登。
“咚,咚,咚……”龙福刚有节奏地往上攀登,攀到离顶端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他又“咚,咚,咚……”往下回到地面,他兴奋得跳跃起来,连连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补鞋师傅站在一旁也跟着笑。
龙福刚与补鞋师傅告别,骑上自行车,飞快地走了。
“师傅,师傅,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龙福刚来到吴卫华家门口,大声地呼喊着。
“什么成功了?”吴卫华闻声,急忙开门出来,只见龙福刚提着一副脚扣。
“师傅,刚才我攀登了一下,真不错。”
吴卫华接过脚扣,看了又看,才放到地上,用脚试了又试:“走,我们去试一试。”
二人来到一根二十米高的电线杆下,龙福刚套上脚扣就往上攀登,很有节奏感。
龙福刚回到地面,吴卫华套上脚扣,抱着电线杆往上攀登,看得出,他很轻盈地就攀登上去了。
三
就这样,龙福刚成功制作出第一个升级版的脚扣。后来在吴卫华和同事们的支持下,脚扣一代一代地更新,到第三代后,无论是实用性、舒适性、稳固性,还是强度与柔韧性都完美地融为一体,被同事们赞誉为“登杆神器”。
龙福刚把刻苦学习作为进步的阶梯,把勇于实践作为创新的源泉,把勇攀高峰作为人生的目标。在攀登路上始终没有停歇。“登杆神器”的发明,激发了龙福刚创新的激情与热情。在创新之路上,龙福刚越走越有劲,越走越有信心。从“防滑防脱脚扣”到“多功能折叠检修梯”,再到“带电水冲洗枪头”“M销给销器”“输电线路检修用卡具”“车载便携式无人机电池维护箱”,接连获18项国家专利。
“创新发明,不是为了获得多少奖项专利,也不是为了多高的荣誉,而是为了让每一位外出作业的同事,能够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龙福刚淡定地说道。
作者简介
【戴时昌】中国作协会员,高级记者贵州省作协委员,黔西南州作协主席。主要文学成就: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三部,与他人合作出版三部,编辑出版报告文学集三部,撰写多篇短篇报告文学、散文在国家级、省级、州级报刊发表。《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姜仕坤》获贵州省第十三届、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第一届、第二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姜仕坤》获“中山古镇灯都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踏地有痕》获中国首届志愿文学征文三等奖;《杨胜国的“绣花"功夫》得到《民族文学》2019年第四期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语言版转发。获“《民族文学》2019年度奖(翻译作品)”。《姜仕坤》获2017年度贵州优秀文艺作品奖,《杨胜国的“绣花"功夫》获2019年度贵州优秀文艺作品奖。
【周梅】黔西南州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合著出版民间文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等。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戴时昌、周梅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永不停歇的铁塔攀登
——记全国劳动模范龙福刚
“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 龙福刚(左一)
兴义的春天,特别温暖。在春风里,龙福刚迎面而来,身材魁梧,铁塔般坚挺;脚踏实地,钢筋铜骨般稳重;迈步均匀,音乐般有节奏;黝黑的国字脸,在春天的阳光下熠熠生辉。2018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称号;2019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020年,又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2022年当选党的二十大代表……
光环的背后是付出与奉献,他始终坚韧不拔地走在攀登路上,不断攻坚克难。
一
1998年5月,龙福刚光荣退伍,被安排在南方电网兴义供电局输电班工作。
上班不久后的一天,班长吴卫华带着刘师傅和龙福刚到220kV 天兴线21号高压铁塔更换绝缘子串。
塔高78米,龙福刚站在塔下抬头看,觉得高耸入云,要徒手爬上去,要有真功夫啊!他在部队训练时,也没有爬过这么高的庞然大物。一阵恐惧袭来。吴卫华看着他双脚打颤,就对他说:“福刚,这是高压带电作业,现在你只能站在地上观摩。”说着已经换好带电作业屏蔽服,系上特制的安全带,背上工具包,刘师傅背起绝缘绳,两人一前一后往上爬,爬一步,就把安全带一个扣子松开,扣牢在自己头上的塔柱上,两条吊带的扣子就这样轮换扣牢,向上爬去。
看着师傅们这样有节奏地往上爬,龙福刚逐渐消除了恐惧,还萌生了体验登高望远的想法。于是请求道:“师傅,我也想上来!”
“这是电老虎,你没有掌握技术,它会吃掉你的!”
龙福刚只能站在地上,仰头看着师傅们操作。只见吴师傅趴在铁塔的横担上,从工具包里拿出专用夹钳,夹住绝缘子与塔端连接的插销,连续扭几次都滑落了,刘师傅伸手过来帮忙,才算把插销拔出来。
看得龙福刚脖子都酸了,脚也一阵发软,真想躺在地上休息一会儿。但是他看到两位师傅在塔顶工作,又不敢躺下。于是,就漫步转圈,眼睛始终盯着师傅们的动作,一边看一边用笔记本记录不清楚的问题。
两位师傅在塔顶折腾了四个小时,才换好两串绝缘子。下到地上,已是筋疲力尽,脸色铁青,一下子就瘫坐在地上。龙福刚急忙递过毛巾给两位师傅擦汗,又递上军用水壶。吴师傅接过水壶,咕咚咕咚喝了一气后,递给刘师傅,刘师傅喘着粗气,接过水壶,也是咕咚咕咚喝起来。
龙福刚打开一盒饼干摊在地上,两个人都心领神会地吃起来。看到师傅们脸色渐渐恢复正常,也有了些精神,龙福刚才说:“师傅,我们吃饭去吧!”
吴卫华用右手撑地,一跃站起来。刘师傅与龙福刚跟着站起来。师徒三人来到一家小餐馆,已是下午四点了。他们一边吃,一边聊天。
“师傅,你们在上面换绝缘子的时候,拔插销几次都滑落了,最后你是怎么一下子就拔出来的呢?”龙福刚问。
“插销起着连接两头的作用,也就是有张力,只有张力集中到中间一个点的时候,才能够轻松地拔出来。”
“有张力,拔出来两边导线不是就掉下来了吗?”
“还有卡子卡住,换好绝缘子要立即将新的插销安好、铆紧,才能万无一失。”
“我看到你们趴到电缆线上,心里都在冒冷汗!人的安全就靠这根安全绳,实在危险啊!”
“不仅危险,还遭罪呢,你看看我们肚皮上和大腿上,全是青的。”吴卫华说着就撩起衣服,指着肚皮上青一块紫一块的地方说。
“有没有什么简便的方法,换绝缘子既快又安全,人不这样遭罪呢?”
“目前还没有 !”
“我觉得应该是有办法的。”
“唉,难啊!”
“我觉得可以试一试。”
“你想试一试?”
“嗯!”龙福刚有力地点着头。
“那就大胆试吧,我支持你!”
得到师傅鼓励,龙福刚充满了信心:“你得让我先上去试一试,才能找准着力的方向。”
“要想学会带电作业,先要学会爬电杆,学习理论知识、实操技能,这些都要熟练掌握,精准度必须达到 100%。”
“我也想早点学会。”
“好,那我们从低到高开始,先从爬电线杆开始实践,电线杆不像铁塔这样高,换绝缘子也没有这样复杂。”
龙福刚听着师傅的安排,心里痒痒的,期盼着爬电线杆的日子早点到来,脸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
二
龙福刚随身揣着一个笔记本,记录下练习与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虚心向师傅请教,很快掌握了停电检修更换绝缘子等输电线路检修的操作技能。
一个周末,兴义市威舍镇一条 110kV 线路因故障停电,吴卫华叫上刘师傅和龙福刚一起,一人背着一个工具包,沿着线路检查故障,一直到一座高山上,才找到故障点。
龙福刚背上工具包,穿上脚扣,系好安全带就往上攀登,攀登一步就抬头看看电杆顶端,又低头看看脚下,就这样慢慢往上攀登。刘师傅攀登到杆顶了,他才攀登了一半。
“头抬平,眼睛看着前方,速度就能提起来。”吴卫华对龙福刚说。
“好呢,师傅!”龙福刚速度明显加快。不料,右脚脚扣却脱落了,“哐当当”顺着电杆滑到地上。他右脚悬在空中,恐惧一阵阵袭来,于是双手紧紧抱着电线杆,安全带也绷紧了。
“左脚站稳别动,有安全带保护着你,不要怕,我给你送脚扣上来。”
“师傅,您让我适应一会儿,你也别上来,我想我能行!”
“我不上来,你一只独脚扣是攀登不上去的。”
“师傅等等嘛,我真的要喘喘气。”
“你的手可以松开,不要那么紧张。有安全绳保护着你,掉不下来。”
龙福刚慢慢松开双手,觉得自己还是稳稳当当站着的,他试着往上攀登,右脚蹬住电线杆,却是滑溜溜的,不能着力,连续试了几次,都没有攀登上去。
“不要浪费体力,没有脚扣,你是无法登上去的。你别动,我给你送上来。”吴卫华在下面喊道。
“师傅,你别上来,我有办法了。”
“你有办法了?”
“什么办法?”
“我的手套脱线了,我沿着线头,把手套拆了,把线头丢下来给你,你把脚扣拴在线上,我就能够吊上来了。”
“戴手套一是增加摩擦力,二是保护手的,没有手套,你一样上不去,即使上去了,你手掌也会被磨破。”
“那师傅就放一只手套在脚扣上,一并吊上来就行了。”
吴卫华也高兴起来,从工具包里拿出一只手套,捡起脚扣,接过龙福刚放下来的线头,把手套与脚扣牢牢地绑在一起,抬头与龙福刚对望着。然后站起身,右手往上挥了挥说:“拉吧。”
龙福刚拉着线慢慢往上拽,一会工夫,脚扣重新套在他脚上,他戴好手套,又继续往上攀登。
登上电线杆顶端,龙福刚像刘师傅一样,骑在电线杆横担上,定了定神,开始换绝缘子。
龙福刚换好绝缘子回到地面,双脚还有些打战,吴卫华装作没有看到,鼓励道:“你已经熟练操作了。”
回到家里,龙福刚觉得脚板生痛,比在部队第一次超强度训练结束还痛,这是穿脚扣登杆的后遗症。那脚扣硬邦邦的,一根带子勒在脚背上,很不舒服,脚尖被吊得往下坠,不穿又不能登杆,穿上又容易滑落,滑落一次再穿上,最少也要耽误十分钟。这种既费时间又让人痛苦但又离不开的工具,有什么办法能够改变吗?让人穿上去就像穿鞋子一样舒舒服服,还不脱落呢?
龙福刚把脚扣拿出来,仔细观察,这脚扣的设计者,一定是借鉴鞋子的设计,他把鞋子的后跟去掉,一是减轻重量,二是便于脚掌穿进去,把前面部分换成镰刀一样弯弯的,能够扣住电杆,脚背上这根带子起到稳固的作用,有这根带子紧紧套在脚上,就能往上攀登了。但这个设计只是考虑到实用性,没有考虑到舒适性和稳固性。
如何把实用性、舒适性、稳固性结合起来,做一套完美的脚扣?他向母亲索要鞋样图,照着鞋样比着脚扣,结合自己的思考开始设计,一连设计了六版,还是没有成功。他想请教鞋匠师傅,看看能不能得到启发。于是他跑到兴义卖皮鞋的门店,问了售货员,也问了老板,一连跑了好几家,他们都说,只是进成品来卖,没有做过鞋子。
龙福刚有些失望,骑着自行车往回走,一边走一边思考着怎么样才能够设计出“三性”合一的脚扣来。
骑到火石坡顶开始下坡时,自行车开始自动加速,他下意识地捏刹车,不料脚下“哐当”一声,龙福刚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连人带车“扑通”一声倒下,自行车哗啦啦往前滑过去,他被重重地摔在地上。
一个补鞋匠正在补鞋,猝不及防被撞出几米远。
“你是找死咹?骑个自行车比火车还快!”鞋匠一边爬起来,一边收拾被撞散一地的工具,一边骂道。
“实在对不起!伤着哪里没有?我送你去医院。”龙福刚一边爬起来,一边道歉。
“我身板硬朗得很,没有那么娇气。不过,我提醒你,年轻人不要冲,稳当点。”补鞋匠看着龙福刚穿着一身电力工装,语重心长地说。
“师傅批评得对,下次一定注意。”
龙福刚把自行车推起来,车龙头歪在了半边。他请师傅帮助他稳住前轮,用力扳车龙头,几下子就将车龙头扳正了。他推着车来到师傅的摊子前。
“咦,师傅是补鞋子的?”
“是啊,你要补鞋子?”
“不是要补鞋子,是想请你设计一双铁鞋子。”
“你要去演戏?”
“也不演戏,我要登杆。”
“你们登杆有脚扣啊!”
“你们知道?”
“前两天还有一位师傅的脚扣皮带断了,来请我给他换上新的呢!”
“那师傅还是熟悉脚扣的嘛。”
“几乎每个月都会有师傅来我这里换扣带,所以,我还专门进了这种厚实的帆布带子。”补鞋师傅一边拿出一卷带子,一边说。
“我们在登杆时,脚扣容易脱落,怎么才能不脱落呢?”
“这个就不晓得了,我只知道哪里坏了,就修补哪里。”
龙福刚没有再说话,坐在一根独凳子上看师傅补鞋子。一个男子提着一只凉鞋过来问:“师傅,我鞋后跟脱落了,帮助修补一下。”
补鞋师傅看了看,在一个箱子里找出一根帆布带子说:“实在找不到与你这个同色的,这个接近,可以不?”
“只要牢实就行!”
师傅把凉鞋放在怀里,拿出帆布带子比了比长度,就剪断一段,放在缝纫机上,哒哒哒一气就补好了:“你试一下,好穿不?”
男子接过鞋子,坐在凳子上,慢慢把脚穿进去,摸了摸修补的地方连连说:“好穿,好穿,觉得比没有坏的这只还舒服一点。”
“大哥,能不能给我试一下。”不知怎的,龙福刚有点小兴奋地说。
“没有关系的!”男子脱下鞋子,递给龙福刚。
“真的舒服呢!”龙福刚穿上鞋子走了几步,又脱下拿着认真观察,这凉鞋与脚扣都是一条带子套在脚背上,区别在于,凉鞋还有一条带子,套住脚后跟,脚掌也有一条带子套住。他想如果在脚扣上再加两条带子,一条套住脚后跟,一条套住脚掌,应该就不会脱落了。
男子走后,龙福刚拿出脚扣请补鞋师傅比着凉鞋做后跟和前套。
“你这个要求也难也不难,难的是前面一条带子找不到粘的地方,后面可以缝在套脚背这条带子上。”
“那你先把后面缝上去试一下。”
补鞋师傅拿出帆布带对龙福刚说;“你穿上,我比比要多长。”
量好尺寸,补鞋师傅将脚扣抱在怀里,把套脚背的带子放在缝纫机底座上,压上刚刚剪好的帆布带子,小心翼翼地转动缝纫机,缝好一边又缝另一边。
“你试一试。”补鞋师傅将脚扣递给龙福刚。龙福刚接过来放在地上,就迫不及待地把一只脚穿进去,往上抬了抬脚,觉得舒服了很多,又往前踢了几下也没有甩脱。他兴奋极了,急忙请补鞋师傅把另一只脚扣也加了后跟带。
补鞋师傅照着刚才的样子,很快就缝制完成。龙福刚也照着刚才的样子试了试,脸上就灿烂地笑开了:“感觉很好呢。”
补鞋师傅看着龙福刚笑得这么开心,也跟着笑起来:“你满意就好了。”
“走,师傅!我们去找一根电线杆爬一下。”龙福刚拉着补鞋师傅到一根电线杆前,他套上脚扣就往上攀登。
“咚,咚,咚……”龙福刚有节奏地往上攀登,攀到离顶端还有一段距离的时候,他又“咚,咚,咚……”往下回到地面,他兴奋得跳跃起来,连连说:“我成功了!我成功了!”
补鞋师傅站在一旁也跟着笑。
龙福刚与补鞋师傅告别,骑上自行车,飞快地走了。
“师傅,师傅,我成功了!我成功了!”龙福刚来到吴卫华家门口,大声地呼喊着。
“什么成功了?”吴卫华闻声,急忙开门出来,只见龙福刚提着一副脚扣。
“师傅,刚才我攀登了一下,真不错。”
吴卫华接过脚扣,看了又看,才放到地上,用脚试了又试:“走,我们去试一试。”
二人来到一根二十米高的电线杆下,龙福刚套上脚扣就往上攀登,很有节奏感。
龙福刚回到地面,吴卫华套上脚扣,抱着电线杆往上攀登,看得出,他很轻盈地就攀登上去了。
三
就这样,龙福刚成功制作出第一个升级版的脚扣。后来在吴卫华和同事们的支持下,脚扣一代一代地更新,到第三代后,无论是实用性、舒适性、稳固性,还是强度与柔韧性都完美地融为一体,被同事们赞誉为“登杆神器”。
龙福刚把刻苦学习作为进步的阶梯,把勇于实践作为创新的源泉,把勇攀高峰作为人生的目标。在攀登路上始终没有停歇。“登杆神器”的发明,激发了龙福刚创新的激情与热情。在创新之路上,龙福刚越走越有劲,越走越有信心。从“防滑防脱脚扣”到“多功能折叠检修梯”,再到“带电水冲洗枪头”“M销给销器”“输电线路检修用卡具”“车载便携式无人机电池维护箱”,接连获18项国家专利。
“创新发明,不是为了获得多少奖项专利,也不是为了多高的荣誉,而是为了让每一位外出作业的同事,能够高高兴兴上班,平平安安回家。”龙福刚淡定地说道。
作者简介
【戴时昌】中国作协会员,高级记者贵州省作协委员,黔西南州作协主席。主要文学成就:出版长篇报告文学三部,与他人合作出版三部,编辑出版报告文学集三部,撰写多篇短篇报告文学、散文在国家级、省级、州级报刊发表。《让石头开花的追梦人》《姜仕坤》获贵州省第十三届、十四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获第一届、第二届贵州少数民族文学“金贵"奖;《姜仕坤》获“中山古镇灯都杯·中国作家报告文学奖";《踏地有痕》获中国首届志愿文学征文三等奖;《杨胜国的“绣花"功夫》得到《民族文学》2019年第四期蒙古、藏、维吾尔、哈萨克、朝鲜五种民族语言版转发。获“《民族文学》2019年度奖(翻译作品)”。《姜仕坤》获2017年度贵州优秀文艺作品奖,《杨胜国的“绣花"功夫》获2019年度贵州优秀文艺作品奖。
【周梅】黔西南州作家协会、民间文艺家协会会员。合著出版民间文艺《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田野调查丛书--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卷》等。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戴时昌、周梅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