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兴名臣张之洞的辉煌人生与近代风云
金州国学读书会第799期读书活动暨“走近张之洞”系列读书活动(第2期)
【活动简介】
在一百七十五年前的农历七月十六日,在兴义府城(今安龙县城)东郊金星山半山的亭子里,时年十一岁的张之洞一气呵成,挥毫写下一篇《半山亭记》,语惊四座。半山亭之美,美在山峻、水秀、风清、林荫、人影、禅静。半山亭之美,美在朝暮晴雨中,美在四时变换里。半山亭之乐,乐在人之乐、物之乐、亭之可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太守之乐。故而半山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本周六,金州国学读书会“走近张之洞”系列第二期,我们有幸邀请到黔西南州作协副主席王定芳先生,他将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张之洞的《半山亭记》,共同领略半山亭之美与半山亭之乐。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抱冰、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人,出生于贵州贵筑县,成长于兴义府。15岁中解元,26岁中进士,纵横官场四十余年,历任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谥“文襄”。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孙中山称其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毛泽东对其评价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活动主讲】
王定芳,布依族,贵州安龙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黔西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荣获“记住乡愁”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铜奖、“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铜奖等奖项,著有散文诗集《田野的哲学》,在有关报刊发表《为而不争——从张之洞的“三不争”说开去》《尊道贵德 崇德尚善——〈道德经〉学习札记》等文章。
【主办单位】
金州国学读书会、黔西南州张之洞文化研究院
【承办单位】
笔山教育院
【活动时间】
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19:30-21:30
【活动地点】
笔山教育院
【活动策划】
颜仕丁、贺 影、刘 丹、魏 敏、黄仕兵
【活动主持】
魏 敏
【活动流程】
19:00-19:30 签到
19:30-19:50 齐诵《半山亭记》《醉翁亭记》
19:50-21:00 王定芳先生讲座
21:00-21:20 现场研讨环节
21:20-21:30 诵读《半山亭记》《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报名方式】
1.直接在“金州国学读书会”微信群进行报名。
2.发送“姓名+手机号”发短信至15585991133。
【分期主题内容预告】
第一期:张之洞生平概述
第二期:《半山亭记》点读
第三期:学霸少年张之洞
第四期:蛰伏十年方翰苑
第五期:清流盛年张之洞
第六期:展翼中年张之洞
第七期:长恨暮年张之洞
第八期:经学家张之洞
第九期:教育家张之洞
第十期:政治家张之洞
第十一期:军事家张之洞
第十二期:革命家张之洞
第十三期:实业家张之洞
第十四期:书法家张之洞
【诵读资料】
半山亭记
(清·张之洞)
万山辐辏,一水环潆,雉堞云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城东北隅,云峰耸翠,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缘是数里,蒹葭苍苍,有阁巍然峙于岩畔者,魁阁也;穿绿荫,梯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壁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作亭者谁?吾家大人也。
翠萝红蓼,罗列于轩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矶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岁在壬寅,家大人先守是邦,文风雅俗,焕然一新,固常与民同乐者也。夫其德及则信孚,信孚则人和,人和则政暇。由是常徘徊于此阁,以寄胜概,而亭未有焉。然其烟云万状,锦绣千重,早已毕具于目前。盖天钟灵于是,必待太守以启之也。
爰乃建亭于阁之东偏,古径半弯,危廊数转,不崇朝而功成,易如也。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半山亭之大观也。
且夫画栏曲折,碧丽参差,昭其洁也。烟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弈,筠簟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
若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沙明荷静,舞翠摇红,竞秀于汀沚者,亭之晴也。柳眉烟锁,荷盖声喧,迷离于远岸者,亭之雨也。晴而明,雨而晦,朝而苍翠千重,暮而烟霞万顷,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
至若把钓人来,一蓑荷碧;采莲舟去,双桨摇红。渔唱绿杨,樵歌黄叶,往来不绝者,人之乐也。鹭眠荻屿,鱼戏莲房,或翔或集者,物之乐也。衣带轻缓,笑语喧哗者,太守游也。觥筹交错,肴核杂陈者,太守宴也。觞飞金谷,酒吸碧筒,宾客纷酬,杯盘狼藉者,太守劝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俄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是则知其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者,禽鸟也。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民之乐者,众人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之者,太守也。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岳阳之楼,晴川之阁,不有崔、范之品题,则巍观杰构,沉沦于湖滨江渚矣。是地也,不逢太守,则锦谷琼花,不现其佳境矣。
为此亭也,则胜迹不会就荒,名花俱能凡赏,凡夫出尘拔萃,必无沉滞而不彰矣,所以谓之与民同乐也。
不志其佳,使花香山翠,湮于野塘,不传于奕世,是贻林泉之愧也。故挥毫而记之,犹恐未能尽其致也。
道光二十有八年七月既望,南皮十一龄童子张之洞香涛撰。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唐·柳宗元)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之华,不斫椽,不翦茨,不列墙,白云为藩蓠,碧山为屏风,昭其俭矣。
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常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塈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攻木之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八极万类,揽不盈掌。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堙,是贻林涧之愧也,故志之。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金州国学读书会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中兴名臣张之洞的辉煌人生与近代风云
金州国学读书会第799期读书活动暨“走近张之洞”系列读书活动(第2期)
【活动简介】
在一百七十五年前的农历七月十六日,在兴义府城(今安龙县城)东郊金星山半山的亭子里,时年十一岁的张之洞一气呵成,挥毫写下一篇《半山亭记》,语惊四座。半山亭之美,美在山峻、水秀、风清、林荫、人影、禅静。半山亭之美,美在朝暮晴雨中,美在四时变换里。半山亭之乐,乐在人之乐、物之乐、亭之可乐、与民同乐、乐民之乐、太守之乐。故而半山亭“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本周六,金州国学读书会“走近张之洞”系列第二期,我们有幸邀请到黔西南州作协副主席王定芳先生,他将带着我们一起走进张之洞的《半山亭记》,共同领略半山亭之美与半山亭之乐。
【张之洞简介】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又号壶公、抱冰、无竞居士,直隶南皮人,出生于贵州贵筑县,成长于兴义府。15岁中解元,26岁中进士,纵横官场四十余年,历任学政、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军机大臣,官至体仁阁大学士,死后谥“文襄”。
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孙中山称其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毛泽东对其评价说“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
【活动主讲】
王定芳,布依族,贵州安龙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贵州省作家协会会员、黔西南州作家协会副主席。荣获“记住乡愁”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铜奖、“徐霞客杯”世界华文诗歌大赛铜奖等奖项,著有散文诗集《田野的哲学》,在有关报刊发表《为而不争——从张之洞的“三不争”说开去》《尊道贵德 崇德尚善——〈道德经〉学习札记》等文章。
【主办单位】
金州国学读书会、黔西南州张之洞文化研究院
【承办单位】
笔山教育院
【活动时间】
2023年12月16日(星期六)19:30-21:30
【活动地点】
笔山教育院
【活动策划】
颜仕丁、贺 影、刘 丹、魏 敏、黄仕兵
【活动主持】
魏 敏
【活动流程】
19:00-19:30 签到
19:30-19:50 齐诵《半山亭记》《醉翁亭记》
19:50-21:00 王定芳先生讲座
21:00-21:20 现场研讨环节
21:20-21:30 诵读《半山亭记》《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报名方式】
1.直接在“金州国学读书会”微信群进行报名。
2.发送“姓名+手机号”发短信至15585991133。
【分期主题内容预告】
第一期:张之洞生平概述
第二期:《半山亭记》点读
第三期:学霸少年张之洞
第四期:蛰伏十年方翰苑
第五期:清流盛年张之洞
第六期:展翼中年张之洞
第七期:长恨暮年张之洞
第八期:经学家张之洞
第九期:教育家张之洞
第十期:政治家张之洞
第十一期:军事家张之洞
第十二期:革命家张之洞
第十三期:实业家张之洞
第十四期:书法家张之洞
【诵读资料】
半山亭记
(清·张之洞)
万山辐辏,一水环潆,雉堞云罗,鳞原星布者,兴郡也;城东北隅,云峰耸翠,烟柳迷青,秋水澄空,红桥倒影者,招堤也。缘是数里,蒹葭苍苍,有阁巍然峙于岩畔者,魁阁也;穿绿荫,梯白石,禅房乍转,画槛微通,石壁一方,茅亭三面者,半山亭也。作亭者谁?吾家大人也。
翠萝红蓼,罗列于轩前;竹榭茅檐,欹斜于矶畔。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
岁在壬寅,家大人先守是邦,文风雅俗,焕然一新,固常与民同乐者也。夫其德及则信孚,信孚则人和,人和则政暇。由是常徘徊于此阁,以寄胜概,而亭未有焉。然其烟云万状,锦绣千重,早已毕具于目前。盖天钟灵于是,必待太守以启之也。
爰乃建亭于阁之东偏,古径半弯,危廊数转,不崇朝而功成,易如也。
每当风清雨过,岩壑澄鲜,凭栏远眺,则有古树千红,澄潭一碧,落霞飞绮,凉月跳珠,此则半山亭之大观也。
且夫画栏曲折,碧丽参差,昭其洁也。烟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松床坐弈,筠簟眠琴,昭其趣也。分瓜请战,煮茗资谈,昭其事也。
若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沙明荷静,舞翠摇红,竞秀于汀沚者,亭之晴也。柳眉烟锁,荷盖声喧,迷离于远岸者,亭之雨也。晴而明,雨而晦,朝而苍翠千重,暮而烟霞万顷,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可乐亦与为无穷也。
至若把钓人来,一蓑荷碧;采莲舟去,双桨摇红。渔唱绿杨,樵歌黄叶,往来不绝者,人之乐也。鹭眠荻屿,鱼戏莲房,或翔或集者,物之乐也。衣带轻缓,笑语喧哗者,太守游也。觥筹交错,肴核杂陈者,太守宴也。觞飞金谷,酒吸碧筒,宾客纷酬,杯盘狼藉者,太守劝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则太守之真乐也。俄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是则知其乐,而不知太守之乐者,禽鸟也。知太守之乐,而不知太守之乐民之乐者,众人也。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之者,太守也。
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岳阳之楼,晴川之阁,不有崔、范之品题,则巍观杰构,沉沦于湖滨江渚矣。是地也,不逢太守,则锦谷琼花,不现其佳境矣。
为此亭也,则胜迹不会就荒,名花俱能凡赏,凡夫出尘拔萃,必无沉滞而不彰矣,所以谓之与民同乐也。
不志其佳,使花香山翠,湮于野塘,不传于奕世,是贻林泉之愧也。故挥毫而记之,犹恐未能尽其致也。
道光二十有八年七月既望,南皮十一龄童子张之洞香涛撰。
醉翁亭记
(北宋·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邕州马退山茅亭记
(唐·柳宗元)
冬十月,作新亭于马退山之阳。因高丘之阻以面势,无欂栌节棁之华,不斫椽,不翦茨,不列墙,白云为藩蓠,碧山为屏风,昭其俭矣。
是山崒然起于莽苍之中,驰奔云矗,亘数十百里,尾蟠荒陬,首注大溪,诸山来朝,势若星拱,苍翠诡状,绮绾绣错。盖天钟秀于是,不限于遐裔也。然以壤接荒服,俗参夷徼,周王之马迹不至,谢公之屐齿不及,岩径萧条,登探者以为叹。
岁在辛卯,我仲兄以方牧之命,试于是邦。夫其德及故信孚,信孚故人和,人和故政多暇。由是常徘徊此山,以寄胜概。乃塈乃涂,作我攸宇,于是不崇朝而攻木之工告成。每风止雨收,烟霞澄鲜,辄角巾鹿裘,率昆弟友生冠者五六人,步山椒而登焉。于是手挥丝桐,目送还云,西山爽气,在我襟袖,八极万类,揽不盈掌。
夫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也,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是亭也,僻介闽岭,佳境罕到,不书所作,使盛迹郁堙,是贻林涧之愧也,故志之。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金州国学读书会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