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吴厚炎先生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一叠泛黄的文稿,轻轻递给我。那是他《南明河边》八篇散文的手稿,字迹工整,纸页间仿佛还残留着墨香。他说:“这些文字,是我对贵阳的记忆,也是我对人生的感悟。你认真研读,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我接过文稿,感受到纸张的细腻与厚重,仿佛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字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先生的目光,温暖而深邃。
我与先生的缘分,始于少年时代。那时,我与他的公子吴嶷晖是发小,常在师专院子里嬉戏玩耍。先生的夫人周老师是我的恩师,而我的业师倪雅男先生及我姐吴培玉、我哥培鑫,皆是先生的亲传学生。如此层层叠叠的缘分,让我从小便对先生心怀敬仰。然而,真正与先生深交,却是在2017年。先生邀我去家中一叙。自此,我与先生成了忘年之交,每每谈及文学艺术与哲学,先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先生是黔西南最早评聘的教授,一生执教四十年,桃李满天下。1963年,他从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贵州师范大学)毕业,携周老师来到兴义。那时的兴义,尚是边陲小城,先生却以一首《响水坝子望山城》道出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诗中,“巴谷山挺镇边城,峭立横屏断雨云”的壮阔,与“桥迎碧水渔村暗,寨隐疏枝灶火明”的细腻,交织出一幅边城山水的画卷。先生初到兴义,便有了陶渊明归田园居的心境,这份超然与淡泊,贯穿了他的一生。
先生晚年,虽家事坎坷,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爱兰,爱石,爱书法,爱垂钓,爱品茶,爱绘画,爱文学,爱学生。他的兴趣广泛,却从不流于表面。每一件事,他都深入其中,探寻其背后的文化与哲理。他曾对我说:“学问如兰,幽香自远;人生如石,历经风雨方显本色。”这番话,至今萦绕在我耳畔,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有一次,先生从书柜深处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竟是业师倪雅男先生在三十年前写下的《满江红·赠厚炎师》,由罗开明书写。先生轻轻抚摸着那幅字迹,眼中闪过一丝怀念:“这是雅男兄的心意,也是我们那段岁月的见证。如今,这幅字交给你保存,希望你能珍惜。”我接过卷轴,感受到纸张的细腻与墨香的沉静,仿佛触摸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先生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对后辈的关怀。我发给他几首新作的诗赋,他竟在病榻上一一回复,字字句句,皆是深思熟虑的点评与鼓励。犹记得3月5日晚上我写了一篇《闲居赋》发给先生,他在次日凌晨1点回复:娓娓道来,时有新语。建议“举杯撩客醉”的撩字改为“邀”为妥。那些回复,虽简短,却充满了力量,仿佛是他用最后的气力,为我点亮一盏前行的灯。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文字,仿佛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
2018年,先生出版了《烟云过眼录》。金州国学读书会为他在兴义一中礼堂举办了新书发布会。那天,兴义的文友们齐聚一堂,为先生的签名活动忙碌着。先生坐在台上,面带微笑,目光深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年轻时的模样——那个在寝室昏暗灯光下读书的少年,那个在兴义湾塘河桥头与我畅谈文学的教授,那个在烟盒皮上手书人生的老者。
2022年3月6日,先生的微信戛然而止。3月28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他的一生,如同一杯醇厚的茶,初品清淡,回味无穷。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文字、他的学问、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如今,每当我走过兴义的街头,总会想起先生。想起他站在茶园里,轻轻摘下一片新芽的模样;想起他坐在书桌前,手执钢笔,在烟盒皮上写下人生感悟的模样;想起他与我畅谈文学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先生的一生,如同一棵古老的茶树,根深叶茂,沐浴着岁月的风霜,却始终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回眸光影间》这本书,本应是他晚年与黔西南文人们心灵交流的见证。那些微信聊天记录,是他与朋友们的思想碰撞,是他们对文学、艺术、人生的深刻探讨。个别人却认为那是隐私,不能公之于众。还口出狂言,如是出版,他将怎么怎么的。在我看来,先生只不过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那人为人为文的毛病,其目的是让其有更大的进步。先生听闻后笑了笑,摇摇头。便提笔删除了有关聊天记录,印刷了第二版。如今的《回眸光影间》内容虽然逊色不少,但是可读性依然很强,依然激励着文学晚辈奋力攀登文学高峰。时光或许会模糊记忆的轮廓,可先生留下的痕迹,却如镌刻在岁月深处的诗篇,在每一个思念的瞬间,熠熠生辉。
【吴厚炎介绍】吴厚炎,生于1939年6月,贵阳市人。1963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原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学报副主编。专著《<诗经>草木汇考》,曾获贵州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兰文化探微》,跨学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处于国内此研究领域前沿。作者系贵州省作协、书协会员,贵州省写作、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贵州新文学大系(1919-1989)》之““散文卷”“诗歌卷”。
【吴晓武介绍】吴晓武,汉族,60后,贵州兴义黄草坝人。现任黔西南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兴义市诗词协会顾问。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吴晓武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下午,吴厚炎先生坐在书桌前,手里捧着一叠泛黄的文稿,轻轻递给我。那是他《南明河边》八篇散文的手稿,字迹工整,纸页间仿佛还残留着墨香。他说:“这些文字,是我对贵阳的记忆,也是我对人生的感悟。你认真研读,或许能从中找到一些共鸣。”我接过文稿,感受到纸张的细腻与厚重,仿佛接过了一份沉甸甸的信任。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桌上,字迹在光影中显得格外清晰,仿佛先生的目光,温暖而深邃。
我与先生的缘分,始于少年时代。那时,我与他的公子吴嶷晖是发小,常在师专院子里嬉戏玩耍。先生的夫人周老师是我的恩师,而我的业师倪雅男先生及我姐吴培玉、我哥培鑫,皆是先生的亲传学生。如此层层叠叠的缘分,让我从小便对先生心怀敬仰。然而,真正与先生深交,却是在2017年。先生邀我去家中一叙。自此,我与先生成了忘年之交,每每谈及文学艺术与哲学,先生总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先生是黔西南最早评聘的教授,一生执教四十年,桃李满天下。1963年,他从贵阳师范学院(1985年改名贵州师范大学)毕业,携周老师来到兴义。那时的兴义,尚是边陲小城,先生却以一首《响水坝子望山城》道出了他对这片土地的深情。诗中,“巴谷山挺镇边城,峭立横屏断雨云”的壮阔,与“桥迎碧水渔村暗,寨隐疏枝灶火明”的细腻,交织出一幅边城山水的画卷。先生初到兴义,便有了陶渊明归田园居的心境,这份超然与淡泊,贯穿了他的一生。
先生晚年,虽家事坎坷,却始终保持着对生活的热爱。他爱兰,爱石,爱书法,爱垂钓,爱品茶,爱绘画,爱文学,爱学生。他的兴趣广泛,却从不流于表面。每一件事,他都深入其中,探寻其背后的文化与哲理。他曾对我说:“学问如兰,幽香自远;人生如石,历经风雨方显本色。”这番话,至今萦绕在我耳畔,成为我人生的座右铭。
有一次,先生从书柜深处取出一幅卷轴,缓缓展开,竟是业师倪雅男先生在三十年前写下的《满江红·赠厚炎师》,由罗开明书写。先生轻轻抚摸着那幅字迹,眼中闪过一丝怀念:“这是雅男兄的心意,也是我们那段岁月的见证。如今,这幅字交给你保存,希望你能珍惜。”我接过卷轴,感受到纸张的细腻与墨香的沉静,仿佛触摸到了那段尘封的往事。先生生命的最后一个月,依然保持着对文学的热爱与对后辈的关怀。我发给他几首新作的诗赋,他竟在病榻上一一回复,字字句句,皆是深思熟虑的点评与鼓励。犹记得3月5日晚上我写了一篇《闲居赋》发给先生,他在次日凌晨1点回复:娓娓道来,时有新语。建议“举杯撩客醉”的撩字改为“邀”为妥。那些回复,虽简短,却充满了力量,仿佛是他用最后的气力,为我点亮一盏前行的灯。如今回想起来,那些文字,仿佛是他留给我的最后一份礼物,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遗产。
2018年,先生出版了《烟云过眼录》。金州国学读书会为他在兴义一中礼堂举办了新书发布会。那天,兴义的文友们齐聚一堂,为先生的签名活动忙碌着。先生坐在台上,面带微笑,目光深邃。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他年轻时的模样——那个在寝室昏暗灯光下读书的少年,那个在兴义湾塘河桥头与我畅谈文学的教授,那个在烟盒皮上手书人生的老者。
2022年3月6日,先生的微信戛然而止。3月28日,先生与世长辞,享年83岁。他的一生,如同一杯醇厚的茶,初品清淡,回味无穷。先生虽已离去,但他的文字、他的学问、他的精神,却永远留在了这片他深爱的土地上。
如今,每当我走过兴义的街头,总会想起先生。想起他站在茶园里,轻轻摘下一片新芽的模样;想起他坐在书桌前,手执钢笔,在烟盒皮上写下人生感悟的模样;想起他与我畅谈文学时,眼中闪烁的光芒。先生的一生,如同一棵古老的茶树,根深叶茂,沐浴着岁月的风霜,却始终散发着淡淡的幽香。
《回眸光影间》这本书,本应是他晚年与黔西南文人们心灵交流的见证。那些微信聊天记录,是他与朋友们的思想碰撞,是他们对文学、艺术、人生的深刻探讨。个别人却认为那是隐私,不能公之于众。还口出狂言,如是出版,他将怎么怎么的。在我看来,先生只不过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那人为人为文的毛病,其目的是让其有更大的进步。先生听闻后笑了笑,摇摇头。便提笔删除了有关聊天记录,印刷了第二版。如今的《回眸光影间》内容虽然逊色不少,但是可读性依然很强,依然激励着文学晚辈奋力攀登文学高峰。时光或许会模糊记忆的轮廓,可先生留下的痕迹,却如镌刻在岁月深处的诗篇,在每一个思念的瞬间,熠熠生辉。
【吴厚炎介绍】吴厚炎,生于1939年6月,贵阳市人。1963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教授。原黔西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兴义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学报副主编。专著《<诗经>草木汇考》,曾获贵州省哲、社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专著《兰文化探微》,跨学科研究中国传统文化,处于国内此研究领域前沿。作者系贵州省作协、书协会员,贵州省写作、古典文学、现当代文学、国风景园林协会会员。作品曾入选《贵州新文学大系(1919-1989)》之““散文卷”“诗歌卷”。
【吴晓武介绍】吴晓武,汉族,60后,贵州兴义黄草坝人。现任黔西南州文艺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兴义市诗词协会顾问。
扫描印象黔西南公众微信二维码,获取更多精彩!
( 作者 ‖ 吴晓武 编辑 ‖ 印象黔西南 )
赞赏金额:¥元
【免责声明】
该文观点和立场仅代表作者本人,印象黔西南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素材、版权属于原作者,转载素材仅供大家欣赏和分享。
投稿邮箱:yxqxn@foxmail.com